第1章 绪论 | 第1-19页 |
·高速、高原列车的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塞拉门简介 | 第14-17页 |
·列车高速运行对车门的影响 | 第14-16页 |
·塞拉门简介 | 第16-17页 |
·课题研究情况和本文所作的工作 | 第17-19页 |
第2章 结构分析的有限单元法原理 | 第19-24页 |
·运动方程 | 第19-20页 |
·质量矩阵、阻尼矩阵 | 第20-21页 |
·协调质量矩阵 | 第20-21页 |
·集中质量矩阵 | 第21页 |
·阻尼矩阵 | 第21页 |
·结构自振频率与振型、利用向量迭代法求解自振频率与振型 | 第21-24页 |
·自振频率与振型 | 第21-22页 |
·向量迭代法求解自振频率与振型 | 第22-24页 |
第3章 复合材料结构力学 | 第24-34页 |
·复合材料、层合板及夹芯板简介 | 第24-26页 |
·复合材料简介 | 第24-25页 |
·层合板、夹芯板介绍 | 第25-26页 |
·复合材料力学简介 | 第26-31页 |
·复合材料力学分类 | 第26-27页 |
·复合材料力学分析的基本假设 | 第27-28页 |
·各向弹性力学基础 | 第28-31页 |
·复合材料的强度 | 第31-34页 |
·最大应力准则和最大应变准则 | 第31-32页 |
·蔡-希尔(Tsai-Hill)强度准则 | 第32页 |
·蔡-吴(Tsai-Wu)张量多相式准则 | 第32-33页 |
·层合板的强度分析 | 第33-34页 |
第4章 塞拉门的结构形式和运行工况 | 第34-39页 |
·塞拉门概述 | 第34-35页 |
·塞拉门的机械部分 | 第34-35页 |
·塞拉门基本功能 | 第35页 |
·列车运行中的空气动力学作用 | 第35-37页 |
·塞拉门的设计要求 | 第37-39页 |
·塞拉门设计的一般要求 | 第37页 |
·工程分析在塞拉门设计中可发挥的作用 | 第37-39页 |
第5章 塞拉门的数值模拟 | 第39-51页 |
·分析模型 | 第39-45页 |
·建模的方法 | 第39-42页 |
·层合板材料的等效处理 | 第42-44页 |
·动力学分析特点及动载荷的设定 | 第44-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静载荷分析 | 第45-47页 |
·模态分析 | 第47页 |
·动力学分析及讨论 | 第47-51页 |
第6章 实验验证 | 第51-59页 |
·实验台架介绍 | 第51-53页 |
·实验目的 | 第51页 |
·台架结构 | 第51-52页 |
·检测装置 | 第52页 |
·台架控制 | 第52-53页 |
·实验流程 | 第53-54页 |
·实验结果及与分析结果的比较 | 第54-57页 |
·内侧加压6000Pa | 第55-56页 |
·外侧加压6000Pa实验 | 第56-57页 |
·分析与结论 | 第57-59页 |
第7章 优化设计 | 第59-63页 |
·优化设计理论 | 第59页 |
·优化设计问题的基本解法 | 第59-61页 |
·塞拉门的优化设计 | 第61-62页 |
·塞拉门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第61页 |
·优化实例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