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微博传播中个体事件向公共事件的扩散研究--以“郭美美事件”为例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8页
1. 绪论第8-10页
   ·研究背景第8页
   ·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第8-9页
     ·研究问题第8页
     ·研究方法第8-9页
     ·研究框架第9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创新点第9-10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页
     ·创新点第9-10页
2. 微博传播公共事件的功能第10-17页
   ·微博兴起的技术条件第10-11页
     ·Web2.0平台第10页
     ·微博移动式传播的物质载体第10-11页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升了微博传播的便捷性第11页
   ·微博的用户基础第11-12页
     ·用户基本情况第11-12页
     ·微博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第12页
   ·微博的社会性特征第12-17页
     ·用户主体个性多样化第13-14页
     ·网络社会关系复杂化第14页
     ·微博社会行动的集中化表达第14-17页
3. "郭美美事件"作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阶段性发展第17-37页
   ·"郭美美事件"的五个阶段第17-23页
     ·潜伏期第17-18页
     ·爆发期第18-20页
     ·高潮期第20-23页
     ·缓解期第23页
     ·消散期第23页
   ·"郭美美事件"由个人炫富演化成公共事件的要素第23-29页
     ·利益动因第23-25页
     ·话题设置第25-26页
     ·舆论形成第26-27页
     ·力量聚合第27页
     ·情绪推动第27-29页
   ·事件的病毒式传播第29-33页
     ·病毒式传播过程第29-32页
     ·"意见领袖"的力量第32-33页
   ·事件传播的连锁反应第33-37页
     ·对新浪微博实名制的质疑第33-34页
     ·信任感缺失造成的影响第34-36页
     ·被"符号化"的"郭美美"第36-37页
4. 启示和建议第37-46页
   ·重视微博民意,妥善网络问政第37-40页
     ·转变思维,主动响应第38页
     ·构建信息及时广泛公开的新通道第38-39页
     ·构建微博"意见领袖"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体系第39-40页
     ·加强甄别,去伪存真第40页
   ·借鉴国外有效做法和经验第40-42页
   ·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过程管理第42-43页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推进新媒体的健康发展第43-46页
参考文献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主持人才流失问题分析
下一篇:中国社区报研究--从美国社区报看中国社区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