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时效制度比较研究
一、 序言 | 第1页 |
二、 取得时效的意义 | 第9-11页 |
三、 罗马法取得时效制度构造 | 第11-15页 |
(一) 序说 | 第11-12页 |
(二) 罗马法取得时效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2-15页 |
四、 近现代各国法制中取得时效制度构造 | 第15-27页 |
(一) 总说 | 第15-16页 |
(二) 法国民法 | 第16-23页 |
(三) 德国民法 | 第23-25页 |
(四) 日本民法 | 第25页 |
(五) 台湾民法 | 第25-26页 |
(六) 英美法 | 第26-27页 |
五、 我国建立取得时效制度构成要件分析 | 第27-37页 |
(一) 占有 | 第27-32页 |
(二) 经过一定期间 | 第32-37页 |
六、 所有权以外其他财产权的取得时效 | 第37-41页 |
(一) 其他财产权的客体范围如何界定 | 第38-39页 |
(二) 动产所有权及限定物权,是否应以未登记为限 | 第39-41页 |
七、 取得时效的法律效果 | 第41-42页 |
八、 对我国民法时效制度的探讨 | 第42-49页 |
(一)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并存的价值 | 第42-45页 |
(二) 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并存的困境 | 第45-47页 |
(三) 困境的克服 | 第47-49页 |
附件一:各国取得时效制度比较表 | 第49-52页 |
附件二:参考书目及论文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