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文--企业现代化管理论文

Internet环境下制造企业信息集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英文缩写对照表第9-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第12-13页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第13-15页
第二章  制造系统运作与生产管理的相关理论第15-33页
 2.1 生产运作管理第15-26页
  2.1.1 库存控制策略第15-20页
  2.1.2 生产计划与控制第20-24页
  2.1.3 系统运作管理的优化理论第24-25页
  2.1.4 经营过程重构第25-26页
 2.2 企业集成相关理论第26-32页
  2.2.1 基本概念第26-27页
  2.2.2 信息系统的结构分析第27-29页
  2.2.3 企业信息系统的模型分析第29-32页
 2.3 总结第32-33页
第三章  计算机技术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第33-47页
 3.1 应用情况简介第33-34页
 3.2 管理信息系统~{[16]}第34-38页
  3.2.1 基本概念第34页
  3.2.2 MIS的主要结构及其开发第34-36页
  3.2.3 企业内的MIS系统第36-38页
 3.3 CIMS第38-39页
 3.4 EDI/Internet技术第39-42页
  3.4.1 概述第39-40页
  3.4.2 EDI内容特点第40页
  3.4.3 Internet功能以及应用第40-42页
  3.4.4 对比EDI/Internert第42页
 3.5 数据库技术第42-46页
  3.5.1 基本概念第42-43页
  3.5.2 数据库相关知识第43-45页
  3.5.3 基于Internet的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第45-46页
 3.6 总结第46-47页
第四章  集成化企业信息系统框架的研究第47-56页
 4.1 集成化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框架第47-49页
 4.2 集成化企业信息系统的不同层次应用第49-55页
  4.2.1 企业底层MES第50-51页
  4.2.2 分公司ERP第51-53页
  4.2.3 集团级MIS第53-54页
  4.2.4 三个层次信息系统的分析第54-55页
 4.3 总结第55-56页
第五章  集成化企业信息系统模型分析第56-63页
 5.1 企业信息集成系统的通用模型第56-62页
  5.1.1 功能模型第56-58页
  5.1.2 信息模型第58-60页
  5.1.3 过程模型第60-61页
  5.1.4 界面模型第61-62页
 5.2 通用模型间的关系分析第62页
 5.3 总结第62-63页
第六章  企业信息集成相关问题的探讨第63-77页
 6.1 库存管理优化第63-71页
  6.1.1 问题描述第63-65页
  6.1.2 流程分析第65-67页
  6.1.3 优化模型第67-71页
 6.2 现场的加工调度改进第71-74页
  6.2.1 现场(工段)调度的需求特点第71-72页
  6.2.2 改进后的计划流程第72-74页
  6.2.3 解决方案-虚拟发装第74页
 6.3 系统整体信息整合第74-76页
  6.3.1 系统信息整合的背景第75页
  6.3.2 信息整合步骤第75-76页
 6.4 总结第76-77页
第七章  案例一:秦川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第77-96页
 7.1 需求分析第77-80页
  7.1.1 企业描述及其需求第77-78页
  7.1.2 存在的问题第78-80页
 7.2 方案设计第80-83页
  7.2.1 开发方法以及设计原则第80页
  7.2.2 软硬件方案以及开发环境工具第80-81页
  7.2.3 系统流程与框架第81-83页
 7.3 详细设计第83-88页
  7.3.1 功能模型设计第83-85页
  7.3.2 信息模型-数据库设计第85-87页
  7.3.3 输入输出设计第87-88页
 7.4 系统开发与实施第88-95页
  7.4.1 程序开发第88-89页
  7.4.2 系统界面实现第89-92页
  7.4.3 系统实施第92-95页
 7.5 总结第95-96页
第八章  案例二:中铝股份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集团级MIS)第96-103页
 8.1 系统建模第96-98页
  8.1.1 功能模型第96-97页
  8.1.2 数据模型第97-98页
 8.2 系统设计开发第98-100页
  8.2.1 方案设计第98-99页
  8.2.2 系统开发第99-100页
 8.3 系统运行介绍第100-102页
 8.4 总结第102-103页
第九章  结论第103-106页
 9.1 论文的主要成果和结论第103-104页
 9.2 未来工作展望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8页
附录第108-10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位论文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部大开发中非理性需要的作用及其引导
下一篇:四物汤及其拆方补血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