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2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本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课题的内容和重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USB开发原理 | 第12-22页 |
§2.1 USB概况 | 第12-18页 |
§2.1.1 USB的产生与发展 | 第12-13页 |
§2.1.2 USB总线规范 | 第13-15页 |
§2.1.3 USB的特点 | 第15-16页 |
§2.1.4 USB的应用领域 | 第16页 |
§2.1.5 USB产品开发和驱动程序设计 | 第16-18页 |
§2.2 EZ-USB的开发与应用 | 第18-21页 |
§2.2.1 选择芯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 第18-19页 |
§2.2.2 EZ-USB芯片的结构框图 | 第19-20页 |
§2.2.3 EZ-USB的枚举与重枚举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LabVIEW编程技术 | 第22-29页 |
§3.1 虚拟仪器简介 | 第22-25页 |
§3.1.1 虚拟仪器的概念 | 第22-23页 |
§3.1.2 虚拟仪器的优势与特点 | 第23-25页 |
§3.2 LabVIEW编程平台简介 | 第25-28页 |
§3.2.1 LabVIEW概述 | 第25-27页 |
§3.2.2 LabVIEW程序的运行机制 | 第27页 |
§3.2.3 图形化的编程环境 | 第27-2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USB数据采集卡的实现 | 第29-40页 |
§4.1 数据采集卡的硬件设计 | 第29-32页 |
§4.2 数据采集卡的软件实现 | 第32-38页 |
§4.2.1 Firmware的编写 | 第33-34页 |
§4.2.2 驱动程序的编写 | 第34-35页 |
§4.2.3 主机端应用程序的编写 | 第35-38页 |
§4.3 数据采集卡的LabVIEW驱动实现 | 第38-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超微弱发光检测仪器的设计及实现 | 第40-46页 |
§5.1 超微弱发光检测仪的设计思路 | 第40页 |
§5.2 超微弱发光检测仪的结构特点 | 第40-41页 |
§5.3 超微弱发光检测仪的具体实现 | 第41-4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超微弱发光检测仪的应用 | 第46-57页 |
§6.1 超微弱发光检测仪的应用范围 | 第46页 |
§6.2 超微弱发光检测仪的定名 | 第46页 |
§6.3 超微弱发光检测仪在医学辐射剂量评估中的应用 | 第46-56页 |
§6.3.1 研究背景 | 第46-47页 |
§6.3.2 理论依据 | 第47-49页 |
§6.3.2.1 化学发光探针的选择 | 第47-48页 |
§6.3.2.2 CLA类化学发光探针的化学结构及发光机理 | 第48-49页 |
§6.3.3 实验部分 | 第49-54页 |
§6.3.3.1 实验材料 | 第49-50页 |
§6.3.3.2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6.3.3.3 实验结果 | 第51-54页 |
§6.3.4 讨论 | 第54-55页 |
§6.3.5 对仪器在辐射损伤运用方面的展望 | 第55-5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发表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