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率语音编码芯片及其性能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14页 |
·引言 | 第9页 |
·语音编码综述 | 第9-12页 |
·语音编码的依据 | 第9-10页 |
·语音编码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10-12页 |
·论文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第2章 语音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 | 第14-33页 |
·语音信号产生的数学模型 | 第14-15页 |
·语音信号处理的短时分析技术 | 第15-19页 |
·语音信号的预处理 | 第15-16页 |
·语音信号的短时平均能量、平均幅度及过零率 | 第16-17页 |
·语音信号的短时自相关和短时频谱 | 第17-18页 |
·语音信号的短时基因周期估计 | 第18-19页 |
·语音信号的线性预测分析 | 第19-29页 |
·线性预测分析基本概念 | 第20-24页 |
·德宾递推算法、格形算法、舒尔算法 | 第24-28页 |
·LPC模型中模型阶数P及激励增益G的确定 | 第28-29页 |
·矢量量化(VQ)技术 | 第29-32页 |
·矢量量化的基本概念 | 第29-30页 |
·LBG算法简介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语音编码技术 | 第33-42页 |
·概述 | 第33页 |
·提高语音编码质量的基本途径 | 第33-35页 |
·语音信号的参数编码或混合编码 | 第35-38页 |
·线性预测编码 | 第35-36页 |
·中低速率混合编码 | 第36-38页 |
·目前语音编码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语音质量 | 第38页 |
·计算的复杂性 | 第38-39页 |
·对于信道误码的鲁棒性 | 第39页 |
·对语音背景噪声的鲁棒性 | 第39页 |
·编码延时 | 第39-40页 |
·编码的性能评价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Q4401可变速率语音编解码芯片 | 第42-54页 |
·Q4401可变速率语音编解码芯片的性能指标 | 第42-43页 |
·Q4401可变速率语音编解码芯片的工作原理 | 第43-49页 |
·内部结构与管脚 | 第43-44页 |
·功能 | 第44页 |
·QCELP编码器 | 第44-46页 |
·QCELP解码器 | 第46页 |
·帧定 | 第46页 |
·PCM接口 | 第46-47页 |
·CPU接口 | 第47-48页 |
·输入闭音 | 第48页 |
·输出闭音 | 第48-49页 |
·话音激活开关 | 第49页 |
·音环回 | 第49页 |
·包环回 | 第49页 |
·输出音量控制 | 第49页 |
·音频发生 | 第49页 |
·Q4401的初始化 | 第49-50页 |
·Q4401的命令和响应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Q4401可变速率声码器的应用 | 第54-65页 |
·Q4401可变速率声码器的应用硬件设计 | 第54-56页 |
·硬件设计目标与实现方案 | 第54-55页 |
·硬件实现框图 | 第55-56页 |
·具体各个部分电路的实现 | 第56-61页 |
·给出总的原理图 | 第61页 |
·软件实现 | 第61-63页 |
·Q4401可变速率编码器的编解码质量评价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