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 ·生物系统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 第9-14页 |
| ·系统学沿用的理论 | 第9-10页 |
| ·分支系统学 | 第10-12页 |
| ·分子系统学 | 第12-14页 |
| ·概念及发展阶段 | 第12-13页 |
| ·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 ·鱼类系统学的研究动态 | 第14-17页 |
| ·鱼类系统学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数值分类学 | 第14-15页 |
| ·系统发育系统学 | 第15-16页 |
| ·鱼类系统学面临的难题和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 ·华鳊属鱼类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目标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23页 |
| ·物种的有效性 | 第18-19页 |
| ·系统发育关系 | 第19页 |
| ·分子系统学 | 第19-23页 |
| 第二章 我国华鳊属鱼类形态差异及其物种有效性的研究 | 第23-3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4-30页 |
| ·材料 | 第24页 |
| ·方法 | 第24-30页 |
| ·形态测量学方法 | 第24-27页 |
| ·分析方法 | 第27-30页 |
| ·结果 | 第30-34页 |
| ·可数性状 | 第30-31页 |
| ·可量性状 | 第31-34页 |
| ·讨论 | 第34-38页 |
| ·四川华鳊和海南华鳊 | 第34页 |
| ·大眼华鳊和伍氏华鳊 | 第34-38页 |
| 第三章 华鳊属鱼类种间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 | 第38-45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8-41页 |
| ·研究材料 | 第38页 |
| ·研究方法 | 第38-41页 |
| ·透明骨骼标本的制法 | 第38-40页 |
| ·系统发育研究方法 | 第40页 |
| ·外类群的选择 | 第40页 |
| ·性状分析 | 第40-41页 |
| ·分析软件 | 第41页 |
| ·结果 | 第41-43页 |
| ·讨论 | 第43-45页 |
| ·长臀华鳊物种有效性的骨骼形态特征 | 第43页 |
| ·华鳊属鱼类的单系性 | 第43页 |
| ·华鳊属鱼类物种分布成因的探讨 | 第43-45页 |
| 附件: 骨骼性状分析 | 第45-62页 |
| 第四章 华鳊属鱼类与其相关类群基于Cyt b序列的分子进化研究 | 第62-75页 |
| ·材料 | 第63页 |
| ·方法 | 第63-67页 |
| ·实验材料和主要生化试剂 | 第63-64页 |
| ·实验器材 | 第63-64页 |
| ·主要生化试剂及配制 | 第64页 |
| ·实验步骤 | 第64-66页 |
| ·mtDNA提取 | 第64-65页 |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 | 第65页 |
| ·PCR扩增 | 第65-66页 |
| ·DNA纯化和回收 | 第66页 |
| ·测序 | 第66页 |
| ·数据分析 | 第66-67页 |
| ·结果 | 第67页 |
| ·华鳊属及鲌亚科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及其碱基组成 | 第67页 |
| ·系统发育树分析 | 第67页 |
| ·讨论 | 第67-75页 |
| ·本研究中华鳊属鱼类不同地理居群亲缘关系的探讨 | 第67-68页 |
| ·鲌亚科鱼类的单系性 | 第68-69页 |
| ·鲌亚科不同式型的界定 | 第69-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