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一、 引言--关于研究的研究 | 第12-16页 |
二、 社会变迁中的乡村小学 | 第16-46页 |
㈠ 民国前 | 第16-19页 |
㈡ 民国后至建国前 | 第19-23页 |
㈢ 1949年--1956年 | 第23-26页 |
㈣ 1957年--1978年 | 第26-30页 |
㈤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 第30-34页 |
㈥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 第34-41页 |
㈦ 学校的现状 | 第41-46页 |
三、 反思--研究者的思考与担忧 | 第46-55页 |
㈠ 是谁让他们离开学校? | 第46-49页 |
㈡ 从圣人到臭老九,从先知到税吏 | 第49-51页 |
㈢ “我们的衣钵传给谁?” | 第51-53页 |
㈣ “我们想当工人” | 第53-55页 |
四、 展望--研究者的期望与建议 | 第55-66页 |
㈠ 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 第55-58页 |
㈡ 向当地政府承包土地,开辟“农业劳动教育基地”,并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 第58-61页 |
㈢ 面对现实、解决困难,实现学校由走读制向寄读制的转变 | 第61-64页 |
㈣ 加强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在学校增设医务室,并积极促进当地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 第64-66页 |
注释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74页 |
后记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