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认识第三方物流 | 第8-17页 |
一、 何谓第三方物流 | 第8-10页 |
(一) 专业化物流 | 第8-9页 |
(二) 集成化物流 | 第9页 |
(三) 虚拟第三方 | 第9页 |
(四) 合同制物流 | 第9-10页 |
二、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 第10-11页 |
(一) 专业化服务 | 第10页 |
(二) 社会化服务 | 第10页 |
(三) 长期化的战略合作 | 第10页 |
(四) 电子化、网络化的信息交流 | 第10-11页 |
三、 第三方物流的价值 | 第11-13页 |
(一) 第三方物流的成本价值 | 第11-12页 |
(二) 第三方物流的服务价值 | 第12页 |
(三) 第三方物流的风险分散价值 | 第12-13页 |
(四) 第三方物流的竞争力提升价值 | 第13页 |
四、 国内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状况 | 第13-17页 |
(一) 国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概况 | 第13-15页 |
(二)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的问题与影响因素 | 第17-28页 |
一、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 第17-20页 |
(一) 问题的表现 | 第17-18页 |
(二) 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 | 第18-20页 |
二、 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因素 | 第20-25页 |
(一) 需求不足——物流外包乏力的根源 | 第20-23页 |
(二) 供给方面——缺乏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 第23-24页 |
(三) 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外界环境 | 第24-25页 |
三、 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因素 | 第25-28页 |
(一) 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长期规划 | 第25-26页 |
(二) 加入世贸组织将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 第26-27页 |
(三) 传统储运业的转型是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的捷径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政策建议 | 第28-36页 |
一、 有关政府投资方面的政策建议 | 第28-30页 |
(一) 基础设施投资 | 第28-29页 |
(二) 投资开发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 第29页 |
(三) 增加物流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经费的投入 | 第29-30页 |
二、 有关政府管理方面的政策建议 | 第30-36页 |
(一) 加快制定全国物流基地整体规划 | 第30-31页 |
(二) 积极制定并推广行业标准 | 第31-32页 |
(三) 制定和推行吸引民间资本向物流领域流动的优惠政策 | 第32页 |
(四) 形成全国统一的物流市场 | 第32-33页 |
(五) 实行快速折旧的经济政策 | 第33页 |
(六) 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 第33-34页 |
(七) 加强物流法规建设 | 第34页 |
(八) 建立统一管理物流的机构 | 第34-35页 |
(九) 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 | 第35页 |
(十) 改革税收体制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物流企业发展策略 | 第36-45页 |
一、 培育市场,挖掘物流潜在需求 | 第36-39页 |
(一) 实行物流营销,开发潜在需求 | 第36-38页 |
(二) 协助生产经营企业剥离其物流运作能力,创造需求 | 第38-39页 |
二、 提高企业物流供给水平,以供给引导需求 | 第39-45页 |
(一) 正确认识第三方物流 | 第39-40页 |
(二) 开发与管理企业人力资源 | 第40-41页 |
(三) 发展足够的业务网络 | 第41-42页 |
(四)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 第42-43页 |
(五) 结成广泛的战略联盟 | 第43-44页 |
(六) 重视品牌的建设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