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银杏组织、细胞悬浮培养及银杏黄酮和萜内酯的提取、纯化和检测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英文摘要第11-13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3-34页
 1 银杏生物学研究进展第13-30页
  1.1 银杏化学成分第14-21页
  1.2 银杏叶提取物(GBE)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第21-26页
  1.3 银杏叶提取物制备的主要工艺第26-28页
  1.4 银杏叶提取物市场概况第28-29页
  1.5 传统方法生产GBE利弊分析第29-30页
 2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发展概况第30-32页
 3 银杏组织、细胞培养研究概况第32-34页
第二部分 高黄酮和内酯含量银杏愈伤组织的获得第34-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4-37页
  1.1 试验材料第34页
  1.2 试验方法第34-3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7-51页
  2.1 激素对银杏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状态的影响第37-41页
  2.2 基本培养基对银杏愈伤组织诱导和黄酮及内酯含量的影响第41页
  2.3 外植体来源对愈伤组织生长状态的影响第41-44页
  2.4 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和黄酮及内酯含量的影响第44-45页
  2.5 树龄对愈伤组织诱导和黄酮及内酯含量的影响第45-46页
  2.6 不同季节对愈伤组织诱导和黄酮及内酯含量的影响第46页
  2.7 光照对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培养和黄酮及内酯含量的影响第46-47页
  2.8 培养温度对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及内酯含量的影响第47页
  2.9 继代次数对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及内酯含量的影响第47-48页
  2.10 紫外线照射对银杏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及内酯含量的影响第48-49页
  2.11 银杏愈伤组织生长和银杏黄酮及内酯含量变化曲线的绘制第49-51页
 3 讨论第51-53页
  3.1 组织来源与银杏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关系第51-52页
  3.2 组织来源与银杏愈伤组织培养物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关系第52-53页
第三部分 银杏细胞悬浮培养系的建立及悬浮培养细胞生产银杏黄酮和内酯的生理、生化调控第53-7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3-55页
  1.1 材料第53页
  1.2 方法第53-5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5-75页
  2.1 优良银杏细胞悬浮系的获得第55-57页
  2.2 基本培养基对悬浮细胞生长和银杏黄酮及银杏内酯含量的影响第57-58页
  2.3 NAA和BA对悬浮细胞生长和银杏黄酮及银杏内酯含量的影响第58页
  2.4 pH值对悬浮细胞生长和银杏黄酮及银杏内酯含量的影响第58-60页
  2.5 碳源对悬浮细胞生长和银杏黄酮及银杏内酯含量的影响第60-61页
  2.6 接种量对悬浮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第61-62页
  2.7 体积氧传质系数K_La对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黄酮及内酯含量的影响第62-64页
  2.8 光照强度、光质和光照方式对银杏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黄酮及内酯含量的影响第64-66页
  2.9 基本培养基中各因子的变化对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黄酮及内酯含量的影响第66-69页
  2.10 低温处理对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黄酮及内酯含量的影响第69页
  2.11 附加物、前体对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黄酮及内酯含量的影响第69-74页
  2.12 摇床转速对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黄酮及内酯含量的影响第74页
  2.13 悬浮培养细胞生长曲线与黄酮和内酯形成的关系第74-75页
 3 讨论第75-79页
  3.1 胁迫因子对培养物中目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第75-76页
  3.2 细胞分化程度和和培养物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关系第76-79页
第四部分 银杏叶及组织、细胞培养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第79-88页
 1 材料、试剂及仪器第79页
  1.1 材料第79页
  1.2 试剂第79页
  1.3 仪器第79页
 2 方法第79-80页
  2.1 银杏叶及组织细胞培养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第79页
  2.2 银杏叶黄酮苷浸出率(%)的计算第79-80页
  2.3 银杏有效成分的测定第8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80-85页
  3.1 不同有机溶剂提取效果的比较第80-81页
  3.2 不同操作方式的比较第81-85页
 4 讨论第85-88页
  4.1 微波萃取在银杏叶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第85-86页
  4.2 超声波在银杏叶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第86-88页
第五部分 银杏叶及组织、细胞培养物中有效成分的纯化第88-9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88-89页
  1.1 材料第88页
  1.2 吸附树脂第88页
  1.3 方法第88-8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9-97页
  2.1 树脂静态吸附能力的测定第89-90页
  2.2 树脂解吸能力的测定第90页
  2.3 HPD100树脂静态吸附条件的研究第90-91页
  2.4 提取液pH值对HPD100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第91-92页
  2.5 最佳洗涤液的选择第92页
  2.6 HPD100树脂的动态吸附、解吸性能研究第92-96页
  2.7 纯化后提取物中有效成分含量分析第96页
  2.8 HPD100树脂吸附、使用寿命考核第96-97页
  2.9 HPD100树脂的强化、再生处理第97页
 3 讨论第97-99页
  3.1 HPD100大孔吸附树脂精制GBE的机理探讨第97-98页
  3.2 不同树脂精制、吸附GBE的性能比较第98-99页
第六部分 银杏叶及组织、细胞培养物中有效成分的检测第99-113页
 1 材料、试剂及仪器第99-100页
  1.1 材料第99页
  1.2 试剂第99页
  1.3 仪器第99-100页
 2 银杏有效成分测定方法第100-103页
  2.1 银杏黄酮含量的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第100-101页
  2.2 银杏黄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普法测定第101-102页
  2.3 银杏内酯含量的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第102页
  2.4 银杏内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普法测定第102-10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03-111页
  3.1 银杏叶和银杏组织细胞培养物中总黄酮的测定第103-110页
  3.2 银杏叶和银杏组织细胞培养物中萜内酯的测定第110-111页
 4 讨论第111-113页
  4.1 多种GBE样品中银杏黄酮的检测第111页
  4.2 多种GBE样品中银杏内酯的检测第111-113页
结论第113-114页
创新点第114-115页
附1 银杏黄酮HPLC图谱第115-116页
附2 银杏内酯HPLC图谱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6页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126-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腐败发生的原因透析和反腐败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鲁棒控制及其在四机架冷连轧机张力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