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监视、报警、故障诊断系统论文

分布式工业监控系统组态实现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现代工业监控系统建模及实现方法第8-12页
     ·现代工业发展和工业监控系统第8页
     ·几种监控系统的区别第8-11页
     ·一般建模方法第11-12页
     ·UML建模第12页
   ·论文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2-14页
     ·论文研究意义第12-13页
     ·论文研究内容第13-14页
   ·小结第14-15页
第二章 组态思想指导下的工业监控系统软件的实现第15-22页
   ·工业监控系统和系统软件的分析第15-16页
   ·基于组态思想的工业监控软件第16-18页
     ·组态思想和组态软件第16页
     ·工控组态软件的一般特点第16-17页
     ·组态系统功能组成及分析第17-18页
   ·UML对于系统建模和实现的重要性第18-19页
     ·UML的技术特点和优势第18-19页
     ·UML在系统建模和实现各阶段的作用第19页
   ·系统开发的框架和实现策略第19-21页
     ·常规系统与组态系统开发流程的比较第19-20页
     ·组态系统的实现策略第20-21页
   ·小节第21-22页
第二章 系统分析和设计第22-40页
   ·视图和图第22-23页
     ·视图第22-23页
     ·图第23页
   ·系统需求分析第23-24页
     ·需求分析第23页
     ·用例建模第23-24页
   ·系统静态分析和建模第24-29页
     ·为什么要进行静态建模第24-25页
     ·静态建模的内容第25-29页
   ·系统动态分析和建模第29-31页
     ·消息第29-30页
     ·状态图第30页
     ·序列图第30页
     ·协作图第30-31页
     ·活动图第31页
   ·系统架构第31-32页
     ·系统架构第31页
     ·逻辑架构第31-32页
     ·物理架构第32页
   ·组态元的实现第32-34页
     ·组态元特点第32-33页
     ·组态元的建立方法第33-34页
   ·组态体的实现第34-36页
     ·管理组态元第34-35页
     ·配置/实现组态元第35-36页
     ·组态系统的信息支持功能第36页
     ·组态系统的通信机制第36页
   ·系统组态和验证第36-38页
     ·组态设计和实现第36-38页
     ·示例系统验证第38页
   ·小节第38-40页
第四章 系统的实现第40-65页
   ·分布式监控系统的特点和构成第40-42页
     ·分布式监控系统的概况第40页
     ·分布式监控系统的特点第40-41页
     ·分布式监控系统的构成第41-42页
   ·实例组态软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第42-47页
     ·系统需求分析第42-43页
     ·系统的功能实现模型第43-44页
     ·系统主类设计第44-47页
   ·系统的控制结构第47-51页
     ·数据格式的统一第47-49页
     ·系统控制结构第49-51页
   ·系统控制层第51-53页
     ·概述第51-52页
     ·解决第52-53页
   ·系统设备层第53-55页
     ·概述第53-54页
     ·PLC驱动、工控板卡驱动设计第54页
     ·OPC设备驱动设计第54-55页
   ·组态图生成回路控制程序第55-56页
   ·实例系统基本结构第56-59页
     ·系统的控制结构第57-58页
     ·系统的控制逻辑第58-59页
   ·实例系统的功能,技术特点第59-61页
     ·系统的功能第59页
     ·系统的技术特点第59-60页
     ·系统的配置第60-61页
   ·用户系统的实现第61-64页
     ·组态实现第61-63页
     ·结论第63-64页
   ·小节第64-65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65-68页
   ·本文主要工作第65页
   ·心得和体会第65-68页
     ·UML建模工具的局限性第65-66页
     ·以WEB组态实现的发展方向第66页
     ·面向更加完善的系统和更宽广的应用领域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结构日光温室生态比较研究
下一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复杂样品分离条件快速多元优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