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路线CAD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路线CAD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 第13-14页 |
·国内外路线CAD的发展概况 | 第14-18页 |
·国外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国内发展概况 | 第15-17页 |
·路线CAD的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数字地面模型的构建理论与算法 | 第22-56页 |
·概述 | 第22-24页 |
·基本概念 | 第22页 |
·选线设计对数模的基本要求 | 第22-23页 |
·数模的分类 | 第23-24页 |
·相关的研究 | 第24-27页 |
·D-三角网的定义及特性 | 第24-25页 |
·D-三角网生成算法回顾 | 第25-27页 |
·DTM的数据源及数据预处理 | 第27-29页 |
·数据源 | 第27-28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28-29页 |
·DTM的整体建网方案 | 第29-34页 |
·海量数据的组织与管理 | 第30-32页 |
·索引系统的建立 | 第32-34页 |
·Delaunay三角网的快速构建算法 | 第34-42页 |
·算法选择 | 第34-35页 |
·算法基本步骤及关键问题 | 第35-36页 |
·三角形快速定位算法 | 第36-37页 |
·影响域的快速确定与重构 | 第37-41页 |
·自动整饰TIN边界 | 第41-42页 |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42页 |
·约束Delaunay三角网的快速构建算法 | 第42-50页 |
·CDT的基本性质 | 第43页 |
·CDT生成算法回顾 | 第43-45页 |
·约束线段嵌入算法 | 第45-48页 |
·算法的稳健性 | 第48-50页 |
·DTM的编辑修改算法 | 第50-53页 |
·点的动态修改 | 第50-52页 |
·线段的动态修改 | 第52-53页 |
·DTM的应用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三章 路线平、纵、横一体化设计 | 第56-82页 |
·概述 | 第56页 |
·平、纵、横一体化设计思想 | 第56-58页 |
·一体化设计界面的创建与管理 | 第58-61页 |
·利用AutoCAD的多视区功能 | 第58-59页 |
·自编图形处理系统 | 第59页 |
·利用AutoCAD 2000的多文档界面 | 第59-61页 |
·一体化设计功能的实现 | 第61-77页 |
·平面交互设计 | 第63-68页 |
·纵断面交互设计 | 第68-71页 |
·横断面设计 | 第71-77页 |
·方案的计算机辅助审查与评价 | 第77页 |
·一体化设计示例 | 第77-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四章 路线三维实体造型方法 | 第82-108页 |
·概述 | 第82-83页 |
·三维实体造型方法 | 第83-86页 |
·概述 | 第83-86页 |
·路线三维实体造型方法 | 第86页 |
·地物三维实体造型 | 第86-90页 |
·三个基本算法 | 第87-88页 |
·街区、街道与居民地建筑物模型的建立 | 第88-89页 |
·绿化地、植被、水系模型的建立 | 第89-90页 |
·既有道路模型的建立 | 第90页 |
·设计线三维实体造型 | 第90-97页 |
·设计线三角网模型 | 第90-91页 |
·设计线孔斯曲面模型 | 第91-97页 |
·构造物三维实体造型 | 第97-102页 |
·扫描面生成的算法基础 | 第98-99页 |
·扫描面的生成条件 | 第99页 |
·桥隧构造物的三维实体造型 | 第99-102页 |
·基础设施三维实体造型 | 第102页 |
·基于CDT理论的模型拼合算法 | 第102-106页 |
·构造拼合交线 | 第103-104页 |
·TIN的裁剪 | 第104-105页 |
·拼合过程 | 第105-106页 |
·设计示例 | 第106-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五章 路线场景的实时动态显示与三维可视化设计 | 第108-139页 |
·模型简化技术概述 | 第108-112页 |
·模型简化的意义及目的 | 第108-109页 |
·模型简化方法的分类 | 第109-111页 |
·模型简化方法的发展过程 | 第111-112页 |
·地形模型的视相关简化算法 | 第112-116页 |
·算法原理 | 第112页 |
·初选有效点 | 第112-113页 |
·距离加权的误差测度 | 第113-115页 |
·利用距离加权实现视窗裁剪 | 第115页 |
·算法步骤 | 第115-116页 |
·设计线三维模型的简化及视点相关模型 | 第116-119页 |
·设计线三维模型的简化 | 第116页 |
·建立路线视点相关模型 | 第116-117页 |
·工程实例 | 第117-119页 |
·路线真实感图形绘制的理论和算法 | 第119-126页 |
·概述 | 第119页 |
·透视变换 | 第119-120页 |
·消隐处理 | 第120-121页 |
·可见性测试 | 第121-122页 |
·光照模型 | 第122-123页 |
·纹理映射 | 第123-126页 |
·基于OpenGL的路线虚拟场景实时动态显示 | 第126-136页 |
·概述 | 第126-127页 |
·OpenGL概述 | 第127-129页 |
·OpenGL编程原理 | 第129-130页 |
·实现原理与方法 | 第130-133页 |
·应用 | 第133-136页 |
·路线三维场景中属性信息查询 | 第136-138页 |
·基于投影坐标原理的空间坐标解算 | 第136-137页 |
·地形属性信息查询 | 第137页 |
·设计线属性信息查询 | 第137-138页 |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第六章 DigiRoad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 第139-149页 |
·DigiRoad系统概况 | 第139-141页 |
·研发历程 | 第139-140页 |
·主要特点 | 第140页 |
·运行环境 | 第140页 |
·编制依据 | 第140-141页 |
·DigiRoad系统工作流程 | 第141页 |
·DigiRoad系统构成及基本功能 | 第141-147页 |
·系统结构模块框图 | 第141-143页 |
·基本功能 | 第143-147页 |
·DigiRoad系统的应用 | 第147-148页 |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结论 | 第149-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2页 |
致谢 | 第162-16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情况 | 第163-16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科研工作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