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引言 | 第5-6页 |
第一章 经济法双重性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 第6-11页 |
第一节 经济法的反垄断特性的产生 | 第7-8页 |
第二节 经济法的宏观管理特性的产生 | 第8-11页 |
第二章 经济法双重性的相互融合 | 第11-13页 |
第一节 美国经济法双重性的相互融合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德日两国经济法双重性的相互融合 | 第12-13页 |
1、 德国 | 第12-9页 |
2、 日本 | 第9-13页 |
第三章 经济法双重性的经济根源 | 第13-19页 |
第一节 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 | 第14-16页 |
1、 市场机制 | 第14-15页 |
2、 市场失灵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政府的作用与公共失灵 | 第16-19页 |
1、 政府干预与国家干预 | 第16-17页 |
2、 政府的经济作用 | 第17-18页 |
3、 公共失灵 | 第18-19页 |
第四章 经济法双重性与中国的经济法 | 第19-25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经济体制中政府作用的分析 | 第20-22页 |
第二节 中国经济法的发展过程 | 第22-23页 |
1、 中国经济法学的发展历程 | 第22页 |
2、 中国经济法双重性的表现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当代中国经济法双重性的构思 | 第23-25页 |
结 论 | 第25-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