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论文--机械强度论文

机械零件疲劳强度若干问题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4页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4-18页
     ·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第14-16页
     ·疲劳寿命估算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剩余强度的研究现状第18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因素第20-40页
   ·引言第20页
   ·应力集中的影响第20-29页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第21-22页
     ·疲劳缺口系数第22-29页
   ·表面加工的影响第29-32页
     ·影响机制第29-30页
     ·表面加工系数第30-32页
   ·尺寸的影响第32-34页
     ·尺寸效应的机制与影响因素第32-33页
     ·尺寸系数第33-34页
   ·平均应力的影响第34-37页
     ·极限应力曲线第34-35页
     ·极限应力曲线的简化方程第35-37页
   ·其它因素的影响第37-39页
     ·载荷类型第37-38页
     ·加载频率第38页
     ·载荷波形第38页
     ·载荷中间停歇第38-39页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研究第40-69页
   ·引言第40页
   ·零件疲劳强度的修正系数第40-52页
     ·尺寸效应对疲劳缺口系数的影响第40-44页
     ·表面加工对疲劳缺口系数的影响第44-46页
     ·零件疲劳强度的综合修正系数第46-47页
     ·综合修正系数对各参数的敏感度第47-52页
   ·零件疲劳强度修正系数的试验研究第52-63页
     ·试样的设计与分析第52-55页
     ·试验的方法与结果第55-58页
     ·试样疲劳寿命的分布第58-59页
     ·试样疲劳强度的修正系数第59-61页
     ·试样疲劳寿命的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第61-63页
   ·零件的疲劳极限第63页
   ·零件的极限应力曲线第63-64页
   ·零件的S-N曲线第64-66页
   ·零件疲劳强度的统计理论第66-68页
     ·零件疲劳极限的分布第66页
     ·修正系数K_(fd)的分布第66-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疲劳绝对尺寸效应研究第69-86页
   ·引言第69页
   ·疲劳绝对尺寸效应的模型第69-75页
     ·绝对尺寸效应的基本模型第69-73页
     ·概率疲劳损伤力学模型第73-75页
   ·疲劳试验验证模型第75-85页
     ·试验条件与结果第75-76页
     ·疲劳寿命分布的参数估计第76-78页
     ·疲劳寿命分布类型的假设检验第78-80页
     ·试验数据分析第80-81页
     ·试验结果的修正第81-85页
   ·小结第85-86页
第五章 应用综合修正系数估算疲劳寿命第86-96页
   ·引言第86页
   ·名义应力法第86-90页
     ·估算疲劳寿命步骤第86-87页
     ·估算疲劳寿命算例第87-90页
   ·局部应力应变法估算高周疲劳寿命第90-95页
     ·局部应力应变法估算疲劳寿命第91-93页
     ·高周疲劳下的局部应力应变法第93-95页
   ·小结第95-96页
第六章 剩余强度退化规律的研究第96-111页
   ·引言第96页
   ·剩余强度模型第96-100页
     ·剩余强度的描述第96-97页
     ·剩余强度退化模型第97-99页
     ·基于剩余强度的可靠性分析模型第99-100页
   ·剩余强度退化规律的试验研究第100-110页
     ·试验条件与方法第100-102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02-103页
     ·剩余强度退化的确定性模型第103-105页
     ·剩余强度退化的统计模型第105-109页
     ·变幅载荷作用下的剩余强度模型第109-110页
   ·小结第110-111页
第七章 结论第111-113页
创新点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作者简历第122-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往复式压缩机的可靠性分析与数字化研究方法
下一篇:基于功能导向性的针刺持续性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