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 ·电力系统概述 | 第10-11页 |
| ·电力网络拓扑分析特点及作用 | 第11-12页 |
| ·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 第12-15页 |
| ·配电网络重构意义 | 第15页 |
|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5-18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8-20页 |
| 第2章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电力网络图元编辑软件设 | 第20-44页 |
| ·电力网络图元编辑软件设计目标 | 第20-21页 |
| ·电力系统辅助分析软件分类 | 第20页 |
| ·图元编辑软件开发定位 | 第20-21页 |
| ·面向对象技术在图元编辑软件中的应用思想 | 第21-23页 |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 第21页 |
|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 第21-23页 |
| ·电力网络图元编辑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23-36页 |
| ·软件需求分析 | 第23-25页 |
| ·开发环境与平台 | 第25页 |
| ·界面设计 | 第25-30页 |
| ·图元模型及图元类设计 | 第30-33页 |
| ·绘制方式设计 | 第33-34页 |
| ·数据管理 | 第34-35页 |
| ·矢量图 | 第35-36页 |
| ·电力网络图元编辑软件的具体实现 | 第36-41页 |
| ·图形元素绘制的实现方法 | 第36-38页 |
| ·鼠标绘图 | 第38页 |
| ·图元绘制的实现 | 第38-39页 |
| ·图元连接识别的实现 | 第39-41页 |
| ·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 第41页 |
| ·软件测试 | 第41-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3章 电力网络拓扑分析及其在图元编辑软件中的实现 | 第44-68页 |
| ·图论基础 | 第44-50页 |
| ·图的基本概念 | 第44-46页 |
| ·图的运算 | 第46-47页 |
| ·图的表示 | 第47-50页 |
| ·拓扑分析基本概念 | 第50-51页 |
| ·树的拓扑 | 第50页 |
| ·图的拓扑 | 第50-51页 |
| ·电力网络拓扑分析基础 | 第51页 |
| ·电力网络拓扑定义 | 第51页 |
| ·电力网络拓扑基本概念 | 第51页 |
| ·电力网络拓扑分析方法 | 第51-57页 |
| ·搜索法 | 第51-53页 |
| ·矩阵法 | 第53-57页 |
| ·图元编辑软件中的拓扑分析方法 | 第57-66页 |
| ·拓扑分析方法比较 | 第57-58页 |
| ·二叉树的基本概念 | 第58-59页 |
| ·基于二叉树的电力网络拓扑分析方法 | 第59-63页 |
| ·算法流程 | 第63-65页 |
| ·算法仿真效率比较 | 第65-66页 |
| ·小结 | 第66-68页 |
| 第4章 基于改进支路交换算法的配电网络重构方法研究 | 第68-78页 |
| ·配电网络重构基础 | 第68-69页 |
| ·配电网络重构定义 | 第68页 |
| ·网络重构方法 | 第68-69页 |
| ·配电网络重构的数学模型 | 第69-70页 |
| ·目标函数 | 第69页 |
| ·约束条件 | 第69-70页 |
| ·支路交换算法 | 第70-71页 |
| ·基本原理 | 第70页 |
| ·方法特点 | 第70-71页 |
| ·改进支路交换算法 | 第71-73页 |
| ·基本原理 | 第71页 |
| ·算法流程 | 第71-73页 |
| ·方法优点 | 第73页 |
| ·实例分析 | 第73-75页 |
| ·通辽地区右中一次变配电系统 | 第73页 |
| ·系统重构前后开关配置方案 | 第73-74页 |
| ·计算结果 | 第74-75页 |
| ·小结 | 第75-78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附录 | 第84-86页 |
| 致谢 | 第86-88页 |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