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4页 |
| ·薄膜的制备方法 | 第6-8页 |
| ·磁控溅射法 | 第6-7页 |
| ·真空蒸发沉积法 | 第7页 |
| ·分子束外延法 | 第7-8页 |
| ·其他薄膜制备方法 | 第8页 |
| ·薄膜研究的手段 | 第8-11页 |
|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9页 |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9页 |
| ·拉曼光谱分析 | 第9-10页 |
| ·扫描电子显微术 | 第10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10-11页 |
| ·其他表征手段 | 第11页 |
| ·扫描隧道显微镜在材料研究中的优势 | 第11-12页 |
| ·本课题研究背景和内容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实验仪器原理 | 第14-26页 |
| ·仪器组成 | 第14-20页 |
| ·真空-低温-减震系统 | 第14-16页 |
| ·样品制备系统 | 第16-18页 |
| ·探针扫描系统 | 第18页 |
| ·外围控制电路系统 | 第18-20页 |
| ·STM 工作原理 | 第20-26页 |
| ·量子隧道效应 | 第20页 |
| ·隧道成像原理 | 第20-21页 |
| ·STM 基本工作模式 | 第21-23页 |
| ·STM 扫描参数优化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STM 探针制备及红荧烯晶态薄膜的生长 | 第26-46页 |
| ·STM 探针制备 | 第26-35页 |
| ·电化学腐蚀原理 | 第26-27页 |
| ·自动切断电路设计 | 第27-30页 |
| ·直流液膜法制备纳米级STM 探针 | 第30-35页 |
| ·红荧烯薄膜在 Bi(0001)表面公度-非公度相变 | 第35-46页 |
| ·实验 | 第36-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 ·结论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