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古车设计思想特征及现代应用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 ·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先秦哲学与造物思想的必要性 | 第10页 |
| ·先秦哲学与传统设计思想特征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古车设计理念的重要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史料与文献相结合的方法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及文章的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 第2章 先秦古车的社会文化思维背景研究 | 第13-21页 |
| ·先秦古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思想背景 | 第13页 |
| ·先秦诸子百家的多元化思想意识 | 第13-14页 |
| ·“道”“器”、“文”“质”关系 | 第14-18页 |
| ·“道”、“器”的关系分析 | 第14-16页 |
| ·儒家“道”、“器”的关系分析 | 第15页 |
| ·墨家“道”、“器”的关系分析 | 第15-16页 |
| ·道家“道”、“器”的关系分析 | 第16页 |
| ·“文”、“质”的关系分析 | 第16-18页 |
| ·儒、墨、道家的“文”、“质”关系分析 | 第17页 |
| ·“白贲”的美学境界 | 第17-18页 |
| ·先秦古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 | 第18-21页 |
| ·战争和祭祀 | 第19页 |
| ·商贸交流和人口迁徙 | 第19-21页 |
| 第3章 先秦古车的发展历程及其设计思想特征 | 第21-40页 |
| ·先秦古车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 第21-28页 |
| ·先秦古车的起源 | 第21-22页 |
| ·先秦古车的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 ·先秦古车类型 | 第23-27页 |
| ·先秦古车典型案例研究 | 第27-28页 |
| ·先秦古车的设计思想特征挖掘 | 第28-40页 |
| ·技术美学层面——天时、地气、材美、工巧 | 第28-38页 |
| ·天时 | 第28-30页 |
| ·地气 | 第30-32页 |
| ·材美 | 第32-34页 |
| ·工巧 | 第34-38页 |
| ·文化思想层面——“天人合一、人为物本” | 第38-40页 |
| ·先秦古车的“天人合一”思想 | 第38页 |
| ·先秦古车的“人为物本”思想 | 第38-40页 |
| 第4章 传统造物思想特征的现代启示与转化应用 | 第40-51页 |
| ·传统造物思想对于现代汽车设计的启示 | 第40-42页 |
| ·与时俱进——设计文化的演变趋势 | 第40-42页 |
| ·厚积薄发——中国本土汽车发展之路 | 第42页 |
| ·中气项目 | 第42-51页 |
| ·任重道远——中汽汽车自主项目研究 | 第42-51页 |
| ·设计定位 | 第48-49页 |
| ·概念设计 | 第49页 |
| ·造型设计 | 第49页 |
| ·设计评审 | 第49-51页 |
| 结语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附录A 图表目录 | 第55-57页 |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