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剩余污泥嗜热酶溶解预处理的效果研究及其资源化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6页
插图索引第16-17页
附表索引第17-18页
第1章 绪论第18-43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8-19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8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我国污泥概况第19-24页
     ·我国污泥产量发展状况第19-20页
     ·我国污泥处理及处置第20-22页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第20页
       ·污泥处理技术第20-22页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污泥产气的资源化进展第23-24页
   ·污泥的性质第24-25页
     ·污泥的物理性质第24页
     ·污泥的化学性质第24页
     ·污泥的微生物学性质第24-25页
   ·剩余污泥溶解减量化理论基础及处理技术第25-33页
     ·污泥减量化的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第25-26页
     ·污泥溶解减量化主要方法第26-33页
       ·物理方法第26-29页
       ·化学方法第29-32页
       ·生物方法第32-33页
   ·嗜热菌剩余污泥减量技术第33-41页
     ·嗜热菌剩余污泥理论背景第33-37页
       ·污泥中微生物代谢第33-34页
       ·污泥有机物质及其分解第34-36页
       ·嗜热菌及胞外酶第36-37页
       ·嗜热菌污泥溶解(S-TE)技术第37页
     ·S-TE 污泥溶解的影响因素第37-40页
       ·嗜热菌与优势菌株第38页
       ·温度第38-39页
       ·氧环境第39-40页
       ·金属离子第40页
       ·水力停留时间第40页
     ·经济性分析第40-41页
     ·S-TE 污泥溶解的发展趋势第41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第41-43页
     ·研究目的及课题意义第41-42页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42-43页
第2章 污泥溶解嗜热菌的筛选、分离与鉴定第43-51页
   ·前言第43页
   ·典型嗜热菌菌株的筛选、分离第43-45页
     ·主要试验材料第43-44页
       ·嗜热菌分离基料第43页
       ·分离纯化培养基第43-44页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第44页
       ·主要试验仪器第44页
       ·主要试验设备第44页
     ·试验方法第44-45页
       ·菌种的培养第44页
       ·菌种的筛选、分离第44-45页
   ·典型嗜热菌菌株的鉴定第45-49页
     ·主要试验材料第45-46页
       ·分离的菌株第45页
       ·鉴定培养基第45-46页
     ·主要试验仪器和设备第46页
     ·试验方法第46-48页
       ·形态特征第46页
       ·生理生化试验第46-47页
       ·所筛选的新菌种的DNA 提取及扩增第47-48页
     ·结果与讨论第48-49页
       ·形态特征第48页
       ·生理生化试验第48-49页
       ·DNA 提取及测序第49页
   ·小结第49-51页
第3章 S-TE 污泥溶解过程中主要固形物质的变化第51-65页
   ·前言第51页
   ·试验装置和主要仪器第51-52页
     ·试验装置第51-52页
     ·主要仪器第52页
   ·材料与方法第52-55页
     ·试验材料第52页
       ·接种嗜热菌第52页
       ·试验用剩余污泥第52页
     ·试验方法第52-53页
     ·测定分析方法第53-54页
       ·测定方法第53-54页
       ·分析方法第54页
     ·动力学分析第54-55页
   ·结果与讨论第55-63页
       ·VSS 的溶解变化分析第55-58页
     ·TSS 的溶解变化分析第58-60页
     ·无机悬浮固体(FSS)的溶解变化分析第60-62页
     ·VSS 溶解的动力学分析第62-63页
   ·小结第63-65页
第4章 嗜热菌接种对剩余污泥预处理的效果研究第65-78页
   ·前言第65页
   ·试验装置和主要仪器第65页
   ·材料与方法第65-66页
     ·接种嗜热菌第65页
     ·试验用污泥第65-66页
     ·试验方法第66页
     ·分析项目及方法第66页
   ·结果与讨论第66-77页
     ·VSS、TSS 的溶解变化分析第66-68页
     ·溶解性COD(SCOD)和VFA 的变化分析第68-71页
     ·蛋白质、氨氮和总糖的变化第71-75页
     ·pH 值的变化第75-76页
     ·梅拉德反应第76-77页
   ·小结第77-78页
第5章 S-TE 预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研究第78-85页
   ·前言第78页
   ·试验装置和主要仪器第78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78-80页
     ·接种嗜热菌第78-79页
     ·接种产氢菌第79页
     ·试验污泥第79页
     ·试验方法第79-80页
       ·污泥的预处理第79页
       ·污泥的发酵产氢第79-80页
     ·分析项目及方法第80页
     ·产氢率的数据回归第80页
   ·结果与讨论第80-84页
     ·预处理前后污泥性质变化第80-81页
     ·各组污泥发酵产氢效果第81-83页
     ·反应末端VFA 及乙醇含量第83-84页
   ·小结第84-85页
结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4页
致谢第94-95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南方航空公司长沙国内航空中枢建设研究
下一篇:溴甲烷催化脱HBr制高碳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