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MMI软件过程改进的过程度量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本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现有的过程度量技术 | 第11-12页 |
·过程改进模型 | 第12-13页 |
·现有的基于CMMI过程度量存在的不足 | 第13页 |
·本文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主要内容 | 第14页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软件过程度量概述 | 第16-32页 |
·软件过程与软件过程管理 | 第16-18页 |
·软件过程 | 第16-17页 |
·度量与软件过程管理 | 第17-18页 |
·度量的基本思想 | 第18-23页 |
·度量的概念 | 第18-19页 |
·度量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度量的过程和范围 | 第20-22页 |
·度量的分类 | 第22-23页 |
·软件过程度量的基本思想 | 第23-28页 |
·过程度量的目标与内容 | 第24-26页 |
·过程度量的用户对象 | 第26-27页 |
·过程度量的基本框架 | 第27-28页 |
·过程度量的建模方法 | 第28-31页 |
·GQM方法概念 | 第28-30页 |
·GQM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30页 |
·其他建模方法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CMMI软件过程改进模型 | 第32-46页 |
·集成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概述 | 第32-37页 |
·CMMI的提出 | 第32-33页 |
·CMMI的基本思想 | 第33-34页 |
·CMMI相关的基本概念 | 第34-36页 |
·CMMI的内容 | 第36-37页 |
·CMMI的表示法 | 第37-45页 |
·CMMI的阶段式表示 | 第38-41页 |
·CMMI的连续式表示 | 第41-44页 |
·两种表达法的对应关系 | 第44-45页 |
·CMMI2中的度量与分析要求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基于 CMMI2级的软件过程度量建模方案 | 第46-61页 |
·软件过程度量模型 | 第46-49页 |
·GQIM模型概述 | 第46-47页 |
·典型的度量指示器 | 第47-48页 |
·制定度量计划 | 第48页 |
·数据采集 | 第48-49页 |
·度量分析 | 第49页 |
·基于CMMI的过程度量建模 | 第49-51页 |
·商业目标、关键过程目标和度量目标的映射关系 | 第49-50页 |
·CMMI和GQIM度量模型关系 | 第50-51页 |
·CMMI2过程域的特定目标 | 第51-53页 |
·CMMI2度量目标的分解 | 第53-54页 |
·CMMI2度量元的分析及模型的建立 | 第54-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软件过程度量数据库与度量工具原型研究 | 第61-75页 |
·基于CMMI2软件过程度量工具的总体需求 | 第61-62页 |
·过程度量数据库的设计 | 第62-66页 |
·度量数据的采集 | 第62-63页 |
·软件过程度量数据采集框架 | 第63-64页 |
·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 第64-66页 |
·软件过程度量工具原型系统的实现 | 第66-74页 |
·系统结构设计 | 第66-68页 |
·主要功能模块 | 第68-70页 |
·关键实现技术 | 第70-71页 |
·开发及应用环境 | 第71页 |
·系统应用实例 | 第7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过程度量数据结果分析与应用举例 | 第75-94页 |
·统计过程控制的相关理论 | 第75-77页 |
·SPC的技术原理 | 第75-76页 |
·控制图构造 | 第76页 |
·统计过程控制图 | 第76-77页 |
·过程能力基线 | 第77-80页 |
·创建过程能力基线 | 第78页 |
·开发过程能力基线 | 第78-79页 |
·过程改进 | 第79-80页 |
·需求变更度量数据分析 | 第80-89页 |
·需求变更率 | 第80-85页 |
·度量构造及数据采集 | 第85-86页 |
·需求变更分布 | 第86-88页 |
·变更原因与分析指导 | 第88-89页 |
·缺陷管理度量数据分析 | 第89-93页 |
·缺陷密度 | 第89-90页 |
·度量构造及数据采集 | 第90-91页 |
·缺陷状态分布 | 第91-93页 |
·分析指导 | 第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94-96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94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