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自动控制理论论文

不确定T-S模糊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8页
   ·模糊系统的背景介绍及研究意义第14-18页
     ·模糊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简史第14-15页
     ·模糊理论的主要研究领域第15页
     ·T-S模糊系统简单介绍第15-17页
     ·模糊控制器的构成第17页
     ·模糊控制的分类及模糊系统的研究意义第17-18页
   ·不确定系统研究的意义及方法第18-20页
     ·不确定系统研究的意义第18页
     ·不确定性研究的方法第18-20页
   ·时滞系统研究的背景、现状及方法第20-23页
     ·时滞系统及其稳定性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20-21页
     ·时滞相关条件的研究方法回顾及自由加权矩阵方法介绍第21-23页
   ·随机系统研究的意义及现状第23-24页
   ·T-S模糊时滞系统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第24-26页
     ·研究概况第24-25页
     ·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
   ·本文的创新点及具体研究工作第26-28页
     ·创新点第26页
     ·具体研究工作第26-28页
第二章 具有分布时滞的中立型T-S模糊时滞系统的鲁棒镇定与鲁棒H_∞控制第28-60页
   ·研究背景及模型描述第28-31页
     ·研究背景第28-29页
     ·模型描述第29-31页
   ·鲁棒镇定第31-41页
     ·鲁棒稳定性分析第31-36页
     ·鲁棒镇定第36-41页
   ·鲁棒H_∞控制第41-50页
     ·鲁棒H_∞性能分析第41-44页
     ·鲁棒H_∞控制器设计第44-50页
   ·与一般中立型模糊时滞系统的比较第50-51页
   ·仿真算例第51-54页
   ·关于降低保守性的讨论第54-60页
第三章 具有分布时滞的中立型T-S模糊系统的保成本控制第60-80页
   ·研究背景及模型描述第60-62页
     ·研究背景第60页
     ·模型描述第60-62页
   ·中立型T-S模糊系统时滞依赖的保成本控制第62-71页
   ·最优上界的估计与计算第71-77页
   ·仿真算例第77-78页
   ·进一步的讨论第78-80页
第四章 具有输入时滞的T-S模糊时滞系统的鲁棒镇定第80-92页
   ·研究背景及模型描述第80-82页
     ·研究背景第80页
     ·模型描述第80-82页
   ·鲁棒镇定第82-89页
     ·鲁棒稳定性分析第82-85页
     ·鲁棒镇定的可解条件第85-89页
   ·仿真算例第89-92页
第五章 离散T-S模糊随机时滞系统的鲁棒镇定第92-107页
   ·研究背景及模型描述第92-95页
     ·研究背景第92-93页
     ·模型描述第93-95页
   ·鲁棒随机镇定第95-102页
     ·鲁棒随机稳定性分析第95-98页
     ·鲁棒随机镇定的可解性第98-102页
   ·数值仿真第102-103页
   ·关于降低保守性的讨论第103-107页
第六章 离散T-S模糊随机时滞系统的鲁棒H_∞控制—基于自由加权矩阵及松弛不等式的方法第107-122页
   ·研究背景及模型描述第107-110页
     ·研究背景第107页
     ·模型描述第107-110页
   ·鲁棒H_∞控制第110-120页
     ·鲁棒H_∞性能分析第110-113页
     ·鲁棒H_∞控制器设计及求解第113-120页
   ·数值仿真第120-121页
   ·结论第121-122页
第七章 具有输入时滞的离散T-S模糊随机系统的鲁棒镇定第122-133页
   ·研究背景及模型描述第122-124页
     ·研究背景第122页
     ·模型描述第122-124页
   ·鲁棒随机镇定第124-131页
     ·鲁棒随机稳定性分析第124页
     ·鲁棒随机镇定的可解性第124-131页
   ·数值仿真第131-132页
   ·结论第132-133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33-134页
附录第134-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52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或已接受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52-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进化计算中的若干问题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免疫的智能优化算法理论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