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0页 |
·论文写作的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现状 | 第8-9页 |
·论文写作的总体思路、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2章 重庆卫视发展历程回顾(1998 年—2010 年) | 第10-13页 |
·卫视诞生:卫星覆盖( 1998 年) | 第10页 |
·卫视前行:三台合并( 2001 年) | 第10页 |
·卫视转型:集团挂牌( 2004 年) | 第10-11页 |
·卫视入轨:麻辣中国,故事频道( 2005 年) | 第11页 |
·卫视稳定:故事中国,人文天下( 2006 年) | 第11-12页 |
·卫视升级:英雄品牌强化( 2008 年) | 第12页 |
·卫视蜕变:红色品牌,责任卫视( 2009 年) | 第12-13页 |
第3章 重庆卫视公益路径的兴起和发展现状 | 第13-19页 |
·重庆卫视公益路径的缘起 | 第13-15页 |
·重庆卫视公益路径的特点与内涵阐释 | 第15-18页 |
·重庆卫视公益路径的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第4章 公益化路径下重庆卫视的资源要素构成 | 第19-26页 |
·资源与要素概述 | 第19-22页 |
·卫视频道的资源体系 | 第22-24页 |
·公益化路径下重庆卫视的要素构成 | 第24-26页 |
第5章 公益化路径下重庆卫视发展态势分析 | 第26-35页 |
·优势 | 第26-28页 |
·劣势 | 第28-30页 |
·机会 | 第30-32页 |
·威胁 | 第32-35页 |
第6章 公益化路径下重庆卫视发展战略与运营策略探析 | 第35-44页 |
·充实内容特色,深化公益理念 | 第35页 |
·整合要素优势,挖掘差异化与分段化编播模式 | 第35-37页 |
·加强频道整体策划和包装 | 第37页 |
·拓展产业链条,走兼容并包的大公益品牌路线 | 第37页 |
·加大对青年收视群体的吸引和凝聚 | 第37-38页 |
·尝试跨区域、集团化战略,探索公益整合营销传播路径 | 第38-39页 |
·完善公益传播长效机制,稳定公共传播的长期效果 | 第39页 |
·择优借鉴西方公共电视模式,但不可照抄照搬 | 第39-42页 |
·防止“奶瘾”过度,多渠道筹措资金来源 | 第42页 |
·发挥创新型人才优势,培养公共电视人力资源 | 第42-43页 |
·推进公共性基础上的公益数字化改革 | 第43页 |
·培育创新主体,促进公益电视局部与全局改革的互动 | 第43页 |
·加强节目原创,立足本土开拓国际市场 | 第43-44页 |
第7章 重庆卫视公益路径的启示与思考 | 第44-47页 |
·当下国内电视传媒公共话语的缺失 | 第44-45页 |
·我国电视传媒发展亟待制度健全 | 第45-46页 |
·构建中国式的公共话语空间 | 第46-47页 |
第8章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