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研究主要内容和框架 | 第15-16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高技术产业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3页 |
·高技术 | 第18-19页 |
·高技术的特征 | 第19-20页 |
·高技术产业 | 第20-21页 |
·高技术产业的特征 | 第21-23页 |
·产业竞争力相关理论 | 第23-27页 |
·传统的比较优势论 | 第23-24页 |
·动态比较优势论 | 第24-25页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第25-26页 |
·技术创新理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7-34页 |
·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高技术产业内生竞争力变量 | 第27-28页 |
·高技术产业外生竞争力变量 | 第28-29页 |
·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9-30页 |
·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31页 |
·指标体系说明 | 第31-34页 |
·产业内生竞争力 | 第31-32页 |
·产业外生竞争力 | 第32-34页 |
第四章 重庆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 | 第34-54页 |
·重庆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 第34-35页 |
·评价方法介绍 | 第35-39页 |
·熵值法 | 第35-38页 |
·改进的熵值法 | 第38-39页 |
·重庆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 | 第39-50页 |
·评价指标体系 | 第39页 |
·评价对象与方法 | 第39页 |
·数据来源 | 第39页 |
·重庆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 第39-50页 |
·重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不足 | 第50-51页 |
·重庆高技术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 第51-54页 |
·灰色系统 GM 模型 | 第51-52页 |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 第52-54页 |
第五章 提升重庆高技术产业的对策及建议 | 第54-57页 |
·加强和完善政府的职能 | 第54-55页 |
·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