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式通风在焊接车间运用的数值模拟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课题的背景 | 第9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及手段 | 第10-12页 |
·射流公式法 | 第10页 |
·模型实验法 | 第10页 |
·CFD 方法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CFD 在暖通空调领域的基础研究 | 第12-13页 |
·CFD 在暖通空调领域的应用研究 | 第13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湍流理论 | 第14-19页 |
·湍流理论的发展 | 第14页 |
·湍流数学模型 | 第14-16页 |
·K-Ε双方程模型 | 第16-19页 |
第三章 基于K-Ε双方程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19-30页 |
·数值模拟技术概述 | 第19页 |
·数值计算中的离散化处理 | 第19-25页 |
·计算区域的离散化 | 第19-22页 |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 第22-25页 |
·离散方程的求解方法 | 第25-28页 |
·控制方程的TDMA 算法 | 第25-26页 |
·控制方程的迭代算法 | 第26-28页 |
·PHOENICS 软件简介 | 第28-30页 |
·PHOENICS 名称的由来 | 第28页 |
·PHOENICS 的应用范围 | 第28页 |
·PHOENICS 的原理 | 第28页 |
·PHOENICS 的特点 | 第28-29页 |
·PHOENICS 在工程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第四章 诱导式通风的原理及发展 | 第30-32页 |
·诱导通风系统的原理 | 第30页 |
·诱导通风系统的发展 | 第30-31页 |
·国外发展概况 | 第30页 |
·国内发展概况 | 第30-31页 |
·系统组成 | 第31-32页 |
·送排风机 | 第31页 |
·射流风机 | 第31页 |
·控制系统 | 第31页 |
·技术优点 | 第31-32页 |
第五章 汽车焊接车间的计算模型 | 第32-36页 |
·整个系统概况 | 第32页 |
·数值计算三种模型的建立 | 第32-34页 |
·建立模型的依据 | 第32页 |
·模型A 的配置 | 第32-33页 |
·模型B 的配置 | 第33-34页 |
·模型C 的配置 | 第34页 |
·边界条件 | 第34页 |
·网格划分 | 第34-35页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第六章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6-82页 |
·模型A 无空调时的诱导通风 | 第36-44页 |
·模型A 的风速分析 | 第36-40页 |
·模型A 温度分面情况 | 第40-42页 |
·模型A 的有害物浓度分布情况 | 第42-44页 |
·模型B 在车间设置空调 | 第44-52页 |
·模型B 的速度分析 | 第44-48页 |
·模型B 的温度分布 | 第48-50页 |
·模型B 有害物浓度分布 | 第50-52页 |
·模型C 为有空调时局部通风的情况 | 第52-59页 |
·模型C 的风速分布 | 第52-55页 |
·模型C 的温度分布 | 第55-57页 |
·模型C 的有害物浓度分析 | 第57-59页 |
·三种模型风速、温度及污染物浓度的总结分析 | 第59-66页 |
·模型A 风速、温度和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小结 | 第59-60页 |
·模型B 风速、温度和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小结 | 第60-63页 |
·模型C 风速、温度和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小结 | 第63-66页 |
·三种模型通风效果的比较 | 第66-67页 |
·三种模型风速的比较 | 第66页 |
·三种模型温度的对比 | 第66-67页 |
·三种模型有害物浓度的对比 | 第67页 |
·三种模型通风效果比较的结论 | 第67-82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