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牛奶品质的影响
| 致谢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9页 |
| 1 我国奶业发展概况 | 第8-9页 |
| ·奶业生产情况分析 | 第8-9页 |
| ·鲜乳品市场价格情况分析 | 第9页 |
| ·乳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 | 第9页 |
| 2 安全牛奶 | 第9-10页 |
| 3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 第10-13页 |
| ·黄曲霉毒素的结构、种类及理化性质 | 第10-11页 |
| ·AFM1理化特性及产生 | 第11-12页 |
| ·AFM1的危害污染现状、防治措施 | 第12页 |
| ·黄曲酶毒素的限量标准 | 第12-13页 |
| 4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进展 | 第13-19页 |
| ·定性检测方法 | 第13-14页 |
| ·半定量检测方法 | 第14页 |
| ·定量检测方法 | 第14-15页 |
| ·免疫化学分析法 | 第15-16页 |
| ·免疫化学与仪器分析结合的方法 | 第16-17页 |
| ·不同分析方法的比较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19-23页 |
| 1 前言 | 第19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 ·测定原理 | 第19页 |
| ·仪器设备 | 第19页 |
| ·主要试剂及配置 | 第19-20页 |
| ·分析步骤 | 第20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0-21页 |
| ·最佳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的选择 | 第20-21页 |
| ·方法性能 | 第21页 |
| 4 讨论与结论 | 第21-23页 |
| ·免疫亲和柱的原理 | 第21-22页 |
| ·免疫亲和柱的选择 | 第22页 |
| ·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牛奶品质的影响 | 第23-27页 |
| 1 样品采集 | 第23页 |
| 2 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25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结语 | 第27-28页 |
| 1 主要结论 | 第27页 |
| 2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 ABSTRACT | 第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