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桑枝活性成分分离纯化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

致谢第1-15页
摘要第15-18页
ABSTRACT第18-22页
主要缩写词第22-23页
引言第23-26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26-65页
 第1章 自由基研究概述第27-36页
  1. 自由基的概念第27-28页
  2. 自由基的性质第28-29页
  3. 自由基的种类第29-32页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第29-30页
   ·羟基自由基第30-31页
   ·NO自由基第31-32页
   ·过氧化氢和单线态氧第32页
  4. 机体内的自由基清除系统第32-36页
   ·SOD第32页
   ·CAT和GP_x第32-33页
   ·小分子氧自由基清除剂第33-34页
   ·其它的抗氧化剂第34-36页
 第2章 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述第36-47页
  1. 化学成分的提取第37页
  2. 化学成分的分离第37-43页
   ·根据溶解度的差别进行分离第37-38页
   ·根据物质在两种溶剂中的不同分配比进行分离第38-40页
   ·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第40-41页
   ·根据物质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第41页
   ·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第41页
   ·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第41-43页
  3. 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第43-45页
   ·紫外光谱第43-44页
   ·外光谱第44页
   ·核磁共振谱第44页
   ·质谱第44页
   ·旋光光谱第44-45页
  4. 化学成分的合成第45-47页
   ·生物合成第45页
   ·细胞培养生物天然化合物第45-47页
 第3章 植物活性物质药理作用研究概述第47-61页
  1. 黄酮类化合物第47-55页
   ·抗癌作用第47页
   ·对肾脏疾病的作用第47-48页
   ·促进动物生长第48页
   ·提高机体免疫力第48页
   ·促进生殖系统发育,提高繁殖力第48页
   ·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第48-49页
   ·抗辐射作用第49页
   ·抗炎作用第49页
   ·类黄酮化合物的解热作用第49页
   ·黄酮类化合物的镇痛作用第49页
   ·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第49-54页
   ·护肝作用第54-55页
  2. 多糖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第55-58页
   ·降血糖作用第55-56页
   ·调节免疫功能第56页
   ·抗辐射作用第56-57页
   ·抗氧化防衰老的作用第57页
   ·保护作用第57页
   ·其它作用第57-58页
  3. 1-脱氧野尻霉素第58-61页
   ·DNJ的降血糖作用第58-59页
   ·DNJ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第59页
   ·DNJ对病毒活性的抑制作用第59-61页
 第4章 桑枝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第61-65页
  1. 桑枝的主要化学成分第62页
  2. 桑枝的药理作用第62-65页
   ·抗炎作用第62-63页
   ·免疫作用第63页
   ·降血脂的作用第63-64页
   ·降血糖作用第64-65页
第二篇 桑枝中生物活性物质检测的方法学研究第65-94页
 第5章 桑枝中黄酮类化合物检测的方法学研究第66-75页
  1. 试验材料第66-67页
   ·桑枝第66页
   ·试剂及标准品第66页
   ·仪器第66-67页
  2. 试验方法第67页
   ·试液的制备第67页
   ·含量测定第67页
   ·统计分析第6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7-73页
   ·黄酮类化合物测定的线性关系第67-68页
   ·桑枝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第68-72页
   ·桑枝黄酮类化合物测定方法的评价第72-73页
  4. 讨论第73-75页
 第6章 桑枝多糖含量的测定第75-83页
  1. 试验材料第75-76页
   ·仪器与试药第75页
   ·桑枝第75-76页
  2. 试验方法第76-77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76页
   ·样品溶液的配制第76页
   ·蒽酮-硫酸试液的配制第76页
   ·桑枝多糖的提取与精制第76页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第76页
   ·多糖含量的测定第76-77页
   ·桑枝多糖换算因子的计算第77页
   ·统计分析第7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7-81页
   ·桑枝多糖测定的线性关系考察第77页
   ·桑枝多糖的换算因子第77页
   ·最佳实验条件的确立第77-79页
   ·重现性实验第79-80页
   ·稳定性实验第80页
   ·加样回收率实验第80页
   ·不同品种桑枝中多糖含量的差异第80-81页
   ·同一品种不同时期和老嫩桑枝中多糖含量的差异第81页
  4. 讨论第81-83页
 第7章 桑枝中DNJ含量的测定第83-94页
  1. 试验材料第84页
   ·仪器第84页
   ·试剂第84页
   ·桑枝第84页
  2. 试验方法第84-85页
   ·色谱条件第84页
   ·标样液的配制第84-85页
   ·供试品液的制备第85页
   ·样品中DNJ的衍生化第85页
   ·统计分析第8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85-93页
   ·桑枝中DNJ的定性鉴定第85-87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87页
   ·DNJ衍生化条件的选择第87-88页
   ·DNJ最佳提取条件的确立第88-89页
   ·稳定性试验第89-90页
   ·精密度试验第90页
   ·重现性试验第90-91页
   ·加样回收率第91页
   ·不同品种桑枝中DNJ含量的差异第91-92页
   ·同一品种不同时期和老嫩程度的桑枝中DNJ含量的差异第92-93页
  4. 讨论第93-94页
第三篇 桑枝多糖分离纯化、衍生化及活性的研究第94-111页
 第8章 桑枝多糖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的研究第95-101页
  1.试验材料第95-96页
   ·桑枝第95页
   ·仪器第95页
   ·试剂第95-96页
  2. 试验方法第96-98页
   ·桑枝多糖的提取第96页
   ·桑枝多糖的纯化第96页
   ·组分Ⅱ的分子量测定第96页
   ·外光谱检测第96-97页
   ·用离子色谱来进行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第97页
   ·IC分析单糖和糖醛酸的条件第97-9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98-99页
   ·桑枝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分子量第98-99页
   ·桑枝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第99页
   ·桑枝多糖的离子色谱分析第99页
  4. 讨论第99-101页
 第9章 桑枝多糖衍生物的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第101-111页
  1. 试验材料第101-103页
   ·桑枝多糖及其衍生物第101-103页
   ·试剂第103页
   ·仪器第103页
  2. 试验方法第103-104页
   ·各样品的抗超氧离子活性测定第103页
   ·各样品的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活性测定第103页
   ·各种样品的抗DPPH活性测定第103-104页
   ·铁离子络合作用测定第104页
   ·还原力测定第104页
   ·温度和pH影响样品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第104页
   ·统计分析第10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04-109页
   ·桑枝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超氧离子能力第104-106页
   ·桑枝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羟基自由基活性第106页
   ·桑枝多糖及其衍生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第106-107页
   ·桑枝多糖及其衍生物的还原力第107页
   ·桑枝多糖及其衍生物的金属络合能力第107-109页
   ·温度和pH对桑枝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第109页
  4. 讨论第109-111页
第四篇 桑枝中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分离纯化和体外实验研究第111-151页
 第10章 桑枝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第112-119页
  1. 试验材料第112-113页
   ·桑枝第112页
   ·试剂第112-113页
   ·仪器第113页
  2. 试验方法第113-114页
   ·桑枝提取物的制备第113页
   ·桑枝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第113-114页
   ·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第114页
   ·统计分析第11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14-118页
   ·桑枝中总酚类化合物的含量第114-115页
   ·TBA方法测定的桑枝提取液抗氧化作用第115-116页
   ·DPPH方法测定的桑枝提取液抗氧化作用第116-118页
  4. 讨论第118-119页
 第11章 桑枝乙醇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和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第119-132页
  1. 试验材料第119-120页
   ·桑枝第119页
   ·试剂第119页
   ·仪器第119-120页
  2. 试验方法第120-122页
   ·桑枝乙醇提取液的制备第120-121页
   ·用自由基在线法确定桑枝提取液中的最强抗氧化活性成分第121-122页
   ·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的鉴定第122页
   ·统计分析第12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22-130页
   ·桑枝提取液各组分的总酚含量第122页
   ·桑枝乙醇提取液各组分的超氧离子清除能力第122-123页
   ·桑枝提取组分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第123-125页
   ·桑枝乙醇提取液中各组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第125页
   ·桑枝乙醇提取液各组分的铁离子络合力第125-126页
   ·桑枝乙醇提取液各组分的还原力第126-127页
   ·桑枝乙醇提取液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分离第127-128页
   ·活性成分的鉴定第128-130页
   ·桑枝乙醇提取液和氧化芪三酚的抗氧化活性第130页
  4. 讨论第130-132页
 第12章 在线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法测定桑枝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第132-142页
  1. 试验材料第132-133页
   ·仪器与试药第132页
   ·色谱质谱条件第132-133页
  2. 试验方法第133页
   ·Sep-Pak C_(18)柱的预处理第133页
   ·样品的处理第133页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133页
   ·统计分析第13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33-140页
   ·桑枝乙醇提取液中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的鉴定第133-139页
   ·标准曲线第139页
   ·方法的重现性、稳定性、精密度和回收率第139-140页
   ·HPLC测定不同品种桑枝中氧化芪三酚的含量第140页
  4. 讨论第140-142页
 第13章 桑枝中活性物质结构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的研究第142-151页
  1. 试验材料第142-143页
   ·桑枝第142页
   ·仪器第142-143页
   ·试剂第143页
  2. 试验方法第143-146页
   ·桑枝中主要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第143-145页
   ·抗超氧离子活性测定第145页
   ·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测定第145页
   ·抗DPPH活性测定第145页
   ·还原力测定第145-146页
   ·统计分析第14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46-149页
   ·桑枝四个化合物的超氧离子清除能力第146-147页
   ·桑枝四个化合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第147页
   ·桑枝四个化合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第147-148页
   ·桑枝四个化合物的还原力第148-149页
  4. 讨论第149-151页
第五篇 药理实验部分第151-213页
 第14章 桑枝乙醇提取液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第152-164页
  1. 试验材料第152-153页
   ·材料第152页
   ·试剂第152页
   ·仪器第152-153页
   ·实验动物第153页
  2. 试验方法第153-159页
   ·桑枝乙醇提取液的制备第153页
   ·动物分组和处理第153-154页
   ·血清和肝脏中生化指标的测定第154-156页
   ·肝组织切片制备和显微观察第156-157页
   ·RT-PCR第157-159页
   ·统计分析第159页
  3. 结果和讨论第159-164页
 第15章 DPPH对ICR小鼠急性肝损伤的研究第164-182页
  1. 试验材料第165页
   ·实验药品第165页
   ·仪器第165页
   ·实验动物第165页
  2. 试验方法第165-170页
   ·动物处理和实验设计第165-166页
   ·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第166页
   ·肝脏脂过氧化反应测定第166页
   ·CAT活性测定第166-167页
   ·GSH含量的测定第167-168页
   ·NO浓度测定第168-169页
   ·GP_x和SOD的活性的测定第169页
   ·蛋白含量第169页
   ·组织病理学研究第169页
   ·RT-PCR测定各处理组小鼠的炎症因子mRNA水平第169-170页
   ·统计分析第17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70-179页
  4. 讨论第179-182页
 第16章 桑枝芸香苷对硫代乙酰胺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第182-196页
  1. 试验材料第182-183页
   ·药品第182页
   ·仪器第182-183页
   ·实验动物第183页
  2. 试验方法第183-187页
   ·动物分组和处理第183页
   ·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第183页
   ·肝脏脂过氧化反应测定第183-184页
   ·CAT活性测定第184页
   ·GSH含量的测定第184-186页
   ·NO浓度测定第186页
   ·蛋白含量测定第186-187页
   ·组织病理学研究第187页
   ·统计分析第18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87-193页
   ·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第187-189页
   ·肝组织中的脂过氧化反应第189页
   ·肝组织中的SOD活性第189页
   ·肝组织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第189-190页
   ·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活性第190-191页
   ·谷胱甘肽氧化酶的活性第191页
   ·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第191-192页
   ·肝脏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第192页
   ·肝组织中的NO含量第192-193页
   ·肝组织的病理学研究第193页
  4. 讨论第193-196页
 第17章 氧化芪三酚和二苯乙烯苷对酒精引起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第196-206页
  1. 试验材料第196-197页
   ·实验药品第196页
   ·仪器第196-197页
   ·实验动物第197页
  2. 试验方法第197-200页
   ·氧化芪三酚和二苯乙烯苷的分离纯化第197页
   ·实验设计第197页
   ·肝脏脂过氧化反应测定第197-198页
   ·CAT活性测定第198页
   ·GSH含量的测定第198-200页
   ·蛋白含量测定第200页
   ·组织病理学研究第200页
   ·RT-PCR来测定各处理的小鼠的mRNA水平第200页
   ·统计分析第20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00-202页
  4. 讨论第202-206页
 第18章 氧化芪三酚和二苯乙烯苷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第206-213页
  1. 试验材料第206页
   ·实验药品第206页
   ·仪器第206页
   ·实验动物第206页
  2. 试验方法第206-208页
   ·镇痛实验第206-207页
   ·福尔马林引起的小鼠舔足实验第207页
   ·小鼠角叉胶引起的足跖肿胀实验第207页
   ·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第207页
   ·小鼠局部炎症组织PGE_2含量测定第207-208页
   ·统计分析第20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08-211页
  4. 讨论第211-213页
参考文献第213-232页
创新点第232-233页
作者简历第233-234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第234页

论文共2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3-甘油二酯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及选择性水解甘油三酯sn-2位酯键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下一篇:稗史文心--论明末清初白话小说的文章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