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矿产普查与勘探论文--数学勘探论文

山东省龙口南部地区金矿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研究

内容提要第1-8页
绪论第8-16页
 第一节 矿产预测研究现状第8-11页
  一、国外研究第8-9页
  二、国内研究第9-11页
 第二节 研究区以往工作概况第11-13页
 第三节 本次研究主要内容及工作概述第13-16页
  一、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二、本次预测工作概述第14-16页
第一章 综合信息矿产资源第16-24页
 第一节 综合信息矿产资源预测的基本理论第16-20页
  一、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第16-17页
  二、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的数学转换第17-18页
  三、综合信息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第18-19页
  四、成果表达第19-20页
 第二节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系统方法第20-21页
 第三节 综合信息大比例尺成矿预测第21-24页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第24-47页
 第一节 地层第25-29页
  一、晚太古代地层第25-26页
  二、元古代地层第26-28页
  三、中生代地层第28页
  四、新生代地层第28-29页
 第二节 构造第29-37页
  一、大地构造位置及基本构造格架第29页
  二、褶皱构造第29-30页
  三、韧性变形构造第30-31页
  四、脆性断裂构造第31-36页
  五、断陷盆地第36-37页
 第三节 侵入岩第37-45页
  一、五台—阜平期侵入岩第37-39页
  二、吕梁期侵入岩第39-40页
  三、震旦期侵入岩第40-42页
  四、印支期侵入岩第42页
  五、燕山期侵入岩第42-45页
  六、玲珑—招风顶脉岩带第45页
  七、巨山—龙门口脉岩带第45页
 第四节 矿产第45-47页
第三章 地球物理场特征及解解译第47-60页
 第一节 岩石地球物理特征第47-49页
  一、岩石密度特征第47-48页
  二、岩石磁性特征第48-49页
 第二节 地球物理场特征第49-55页
  一、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第49-50页
  二、航磁场区概述第50-52页
  三、重力场区概述第52-53页
  四、重点地段重磁场概述第53-55页
 第三节 重磁场数据处理结果解译第55-60页
  一、构造解译第55-57页
  二、磁性体解译第57-60页
第四章 地球化学特征及解译第60-81页
 第一节 地球化学场特征第60-68页
  一、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第60页
  二、研究区地球化学场特征第60-68页
 第二节 地球化学参数第68-78页
  一、地球化学参数第68-76页
  二、衬度、富集系数、浓集系数第76-78页
 第三节 地球化学异常场特征第78-81页
  一、异常规模第78-79页
  二、组合异常场强度及浓集中心第79-80页
  三、异常分带及轴向特征第80-81页
第五章 典型矿床研究第81-95页
 第一节 焦家新城矿田赋存的矿床第81-89页
  一、焦家新城金矿田第81-84页
  二、焦家金矿床第84-87页
  三、新城金矿床第87-89页
 第二节 招平断裂带赋存的矿床第89-94页
  一、玲珑金矿田第89-91页
  二、玲珑石英脉型金矿床第91-94页
 第三节 小结第94-95页
第六章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第95-102页
 第一节 成矿与地层特征分析第95-96页
  一、地层含矿性分析第95-96页
  二、矿源分析第96页
 第二节 成矿与侵入岩特征分析第96-97页
  一、侵入岩区金矿分布第96-97页
  二、侵入岩成矿期第97页
 第三节 成矿与构造特征分析第97-101页
  一、玲珑矿田北东段第98-99页
  二、焦家矿田北东段第99-101页
 第四节 小结第101-102页
第七章 找矿模型研究第102-109页
 第一节 地质找矿模型第102-103页
 第二节 地球物理模型第103-105页
 第三节 地球化学模型第105页
 第四节 统计单元的划分第105-109页
  一、统计单元划分原则第106-107页
  二、研究区统计单元划分第107-109页
第八章 找矿模型转换第109-121页
 第一节 变量的提取第109-110页
 第二节 变量的选择第110-113页
  一、地质变量选择第110-112页
  二、地球化学变量选择第112-113页
  三、地球物理变量选择第113页
 第三节 变量的赋值第113-117页
 第四节 变量的优化第117-121页
第九章 定位及定量预测第121-142页
 第一节 矿产资源定位预测第121-128页
  一、定位预测模型第121-123页
  二、定位预测第123-125页
  三、模型验证第125-128页
 第二节 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第128-132页
  一、定量预测方法原理第128-129页
  二、已知单元定量预测研究第129-131页
  三、模型检验第131页
  四、资源量估算第131-132页
 第三节 预测单元综合评价第132-141页
 第四节 定位定量预测小结第141-142页
第十章 结论第142-148页
 第一节 本次金矿成矿预测研究的认识第142页
 第二节 龙口地区金矿找矿工作建议第142-144页
  一、工作建议第142-143页
  二、技术工作方法第143-144页
 第三节 龙口地区金矿成矿预测探讨第144-148页
致谢第148-149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49-154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54-155页
摘要第155-159页
Abstract第159-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海东昆仑造山带造山型金矿床成矿系列研究
下一篇:黑龙江省北部巨型推覆构造和金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