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机器辅助技术论文

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挤压系统可视化设计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二章 挤压系统及啮合同向双螺杆几何学第15-34页
   ·双螺杆挤出机简介第15-16页
   ·双螺杆挤出机挤压系统第16-20页
     ·螺杆组合及螺杆元件第17-18页
     ·芯轴及机筒第18-20页
   ·啮合同向双螺杆几何学第20-30页
     ·啮合原理第20页
     ·端面啮合曲线的形成及数学模型第20-23页
     ·螺杆的数学模型第23-24页
     ·中心距与齿顶角的关系第24-26页
     ·法向截面方程的建立第26-28页
     ·双螺杆横截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第28-29页
     ·关于修正问题的讨论第29-30页
   ·双螺杆挤出机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第30-33页
     ·螺杆外径第31页
     ·中心距第31-32页
     ·螺杆转速第32页
     ·挤出产量第32-33页
     ·其他参数第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挤压系统零件的参数化设计第34-46页
   ·参数化设计原理第34-35页
     ·尺寸驱动的数学模型第34-35页
     ·三维参数化设计第35页
   ·挤压系统零件的参数化建模第35-42页
     ·常规螺纹元件建模第36-39页
     ·非常规螺杆元件建模第39-41页
     ·挤压系统其它零件建模第41-42页
   ·挤压系统的参数及其数据库的建立第42-44页
     ·挤压系统零件基本参数的确定第42-44页
     ·挤压系统参数数据库的创建第44页
   ·挤压系统零件参数化设计方法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挤压系统的自动装配第46-60页
   ·挤压系统的装配模型第46-50页
     ·装配模型第46-47页
     ·装配关系第47-49页
     ·挤压系统的装配模型第49-50页
   ·基于Pro/E的挤压系统自动装配第50-54页
     ·元件装配定位原理第50-52页
     ·Pro/E装配元件标识及拓扑定位第52-53页
     ·Pro/E中实现自动装配的方法第53-54页
   ·挤压系统装配干涉检查及机构运动仿真第54-55页
     ·挤压系统干涉检查的方法第54-55页
     ·挤压系统机构运动仿真第55页
   ·挤压系统装配序列规划第55-59页
     ·装配序列规划方法第55-56页
     ·装配序列评价标准第56-58页
     ·挤压系统装配序列自动生成方法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挤压系统流场的数值模拟计算第60-78页
   ·流场计算方法及原理简介第60-63页
     ·计算流体力学第60-61页
     ·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第61-62页
     ·流场分析采用软件概述第62-63页
   ·数理模型的建立第63-69页
     ·物理模型第63-65页
     ·数学模型第65-69页
     ·网格划分第69页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分析第69-77页
     ·数值模拟采用的物性参数第69-70页
     ·压力分布第70-72页
     ·速度分布第72-74页
     ·挤出量分析比较第74-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挤压系统可视化设计的实现第78-100页
   ·挤压系统可视化设计系统的总体设计第78-81页
     ·可视化设计系统的功能及结构第78-80页
     ·挤压系统可视化设计的流程第80-81页
   ·Pro/ENGINEER二次开发第81-83页
     ·Pro/ENGINEER二次开发接口第81-82页
     ·Pro/TOOLKIT应用程序工作模式第82页
     ·应用程序框架第82-83页
   ·可视化设计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第83-93页
     ·挤压系统零件参数化设计的实现第83-86页
     ·访问挤压系统参数数据库的实现第86-87页
     ·挤压系统自动装配的实现第87-92页
     ·挤压系统装配序列自动生成的实现第92-93页
   ·运行实例第93-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0-102页
   ·结论第100-101页
   ·创新点第101页
   ·后续工作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jax的水利信息服务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GIS支持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以莆田市仙游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