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体制论文

系列并购价值创造研究--基于企业能力视角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引言第18-30页
    1.1 研究背景第18-20页
    1.2 研究意义第20-22页
        1.2.1 理论意义第21页
        1.2.2 现实意义第21-22页
    1.3 概念界定及相关说明第22-24页
        1.3.1 并购第22页
        1.3.2 战略并购第22-23页
        1.3.3 系列并购第23-24页
        1.3.4 经营效率(价值创造效率)第24页
    1.4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4-27页
        1.4.1 研究方法第24-25页
        1.4.2 研究内容第25页
        1.4.3 技术路线第25-27页
    1.5 各章内容安排第27-28页
    1.6 论文的创新点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2 基础理论及文献综述第30-51页
    2.1 企业能力理论第30-35页
        2.1.1 资源基础理论第30-31页
        2.1.2 核心能力理论第31-32页
        2.1.3 知识基础理论第32-33页
        2.1.4 动态能力理论第33-34页
        2.1.5 企业能力理论述评第34-35页
    2.2 企业并购价值理论第35-37页
        2.2.1 企业并购价值毁损理论第35页
        2.2.2 企业并购价值转移理论第35-36页
        2.2.3 企业并购价值创造理论第36-37页
        2.2.4 企业并购价值理论述评第37页
    2.3 企业并购能力研究现状第37-42页
        2.3.1 并购能力的定义第37-38页
        2.3.2 并购能力的构成要素第38-40页
        2.3.3 并购能力的计量第40-41页
        2.3.4 企业并购能力研究述评第41-42页
    2.4 企业并购价值创造的计量方法第42页
    2.5 企业并购价值创造实证研究第42-45页
        2.5.1 事件研究法实证研究第43-44页
        2.5.2 会计研究法实证研究第44-45页
        2.5.3 企业并购价值创造实证研究述评第45页
    2.6 企业系列并购价值创造研究第45-50页
        2.6.1 企业系列并购价值创造相关理论假说第46-47页
        2.6.2 企业系列并购价值创造实证研究第47-49页
        2.6.3 企业系列并购价值创造研究述评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3 经营能力、并购能力与系列并购价值创造第51-76页
    3.1 知识、资源、能力与价值创造第51-54页
        3.1.1 资源与能力第51-53页
        3.1.2 知识、资源、能力——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第53-54页
    3.2 经营能力第54-56页
    3.3 并购能力第56-63页
        3.3.1 并购能力的含义第57页
        3.3.2 并购能力的子能力要素第57-63页
        3.3.3 并购能力是间接价值创造能力第63页
    3.4 企业系列并购的"双力驱动价值创造模型第63-66页
    3.5 经营能力和并购能力的提升与演进第66-71页
        3.5.1 经营能力可以通过内部积累不断提升第66-67页
        3.5.2 经营能力可以通过并购获得跃迁式提升第67页
        3.5.3 并购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企业并购经验获得提升第67页
        3.5.4 并购能力可以通过"干中学"不断提升第67-70页
        3.5.5 经营能力提升反过来促进并购能力提升第70页
        3.5.6 并购能力提升驱动企业不断通过并购创造价值第70-71页
    3.6 企业系列并购价值创造失败的原因分析第71-75页
        3.6.1 系列并购价值创造失败的技术原因第71-72页
        3.6.2 系列并购价值创造失败的战略原因第72-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4 不同绩效水平企业系列并购动因及价值创造第76-90页
    4.1 系列并购的"珍珠项链效应"第76-77页
    4.2 "间隔型"和"连续型"系列并购模式的特征分析第77-78页
    4.3 系列并购的目标企业所在行业分析第78-79页
    4.4 高经营效率企业系列并购的价值创造第79-84页
        4.4.1 高经营效率企业系列并购动因第79-81页
        4.4.2 高经营效率企业系列并购价值创造机理第81-84页
    4.5 经营效率不佳企业系列并购的价值创造第84-87页
        4.5.1 经营效率不佳企业系列并购动因第84-85页
        4.5.2 经营效率不佳企业系列并购价值创造机理第85-87页
    4.6 系列并购的局限性第87-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5 我国上市公司系列并购价值创造实证分析第90-110页
    5.1 研究设计第90-97页
        5.1.1 并购事件的筛选第90-91页
        5.1.2 系列并购样本公司的筛选第91-92页
        5.1.3 基于ROE的样本公司分类第92-94页
        5.1.4 研究方法的选择第94-95页
        5.1.5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95-97页
    5.2 实证分析第97-107页
        5.2.1 "系列并购期间"的价值创造效应第97-101页
        5.2.2 "连续型并购"的价值创造效应第101-103页
        5.2.3 "间隔型并购"的价值创造效应第103-104页
        5.2.4 并购价值创造回归分析第104-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10页
6 青岛啤酒系列并购案例分析第110-130页
    6.1 青岛啤酒现状及系列并购背景第110-113页
        6.1.1 青岛啤酒现状第110-111页
        6.1.2 青岛啤酒系列并购背景第111-113页
    6.2 初始并购阶段(1994年-1996年)第113-115页
        6.2.1 初始并购阶段的并购概况第113-114页
        6.2.2 初始并购阶段经营能力总体较低第114页
        6.2.3 初始并购阶段并购能力较弱第114页
        6.2.4 初始并购阶段毁损企业价值第114-115页
    6.3 频繁并购阶段(1997年-2001年)第115-121页
        6.3.1 频繁并购阶段的并购概况第115-117页
        6.3.2 频繁并购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第117-118页
        6.3.3 开始注重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第118-119页
        6.3.4 并购能力有所提高第119页
        6.3.5 频繁并购阶段毁损企业价值第119-121页
    6.4 以内部整合为主的阶段(2002年-2007年)第121-125页
        6.4.1 以内部整合为主阶段的并购概况第121页
        6.4.2 经营能力突飞猛进第121-122页
        6.4.3 并购能力伴随经营能力的增强大幅提高第122-124页
        6.4.4 内部整合价值创造效应开始显现第124-125页
    6.5 整合与扩张并举阶段(2008年-2015年)第125-127页
    6.6 案例启示第127-129页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7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30-133页
    7.1 主要结论第130-131页
    7.2 研究的不足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2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2-144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乳腺癌患者外周血EMA、EGP-2和CK19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下一篇:人乳腺癌锌和锌转运体表达关系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