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6页 |
·课题缘起 | 第10-17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0-14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14-17页 |
·问题的根源 | 第17-19页 |
·政策管理中的问题 | 第17-18页 |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整合概念的提出 | 第19-22页 |
·整合的定义 | 第19-20页 |
·整合的动因 | 第20-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24-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论文框架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地铁站域地上地下空间开发的可行性和优势分析 | 第26-37页 |
·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开发理论 | 第27-29页 |
·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开发的需求与条件 | 第29-30页 |
·客观需求 | 第29页 |
·开发条件 | 第29-30页 |
·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0-32页 |
·经济效益 | 第30-31页 |
·社会效益 | 第31页 |
·环境效益 | 第31页 |
·综合效益 | 第31-32页 |
·地铁站域地上地下空间开发的优势 | 第32-35页 |
·促进城市交通立体化 | 第32页 |
·实现城市建筑一体化 | 第32-33页 |
·促进城市空间集约化 | 第33-34页 |
·地下公共空间网络化 | 第34-35页 |
·引导城市空间结构 | 第35页 |
·地铁站域地上地下空间发展趋势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地铁站域地上地下空间整合设计原则和思路 | 第37-46页 |
·整合设计理念 | 第38-39页 |
·系统化的观点 | 第38页 |
·立体化的观点 | 第38-39页 |
·人性化的观点 | 第39页 |
·重视文化的观点 | 第39页 |
·整合设计原则 | 第39-42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39-40页 |
·延续性原则 | 第40页 |
·生长性原则 | 第40-41页 |
·适应性原则 | 第41页 |
·多样化原则 | 第41页 |
·宜人化原则 | 第41-42页 |
·整合设计思路 | 第42-46页 |
·整合的主体 | 第42-44页 |
·整合的客体 | 第44页 |
·整合的方式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地铁站域地上地下空间整合设计研究 | 第46-91页 |
·“软件”的保障 | 第47-48页 |
·“硬件”的建设 | 第48-82页 |
·交通体系的整合 | 第48-65页 |
·功能组织的整合 | 第65-73页 |
·空间形态的整合 | 第73-76页 |
·环境意象的整合 | 第76-82页 |
·整合效果评价标准及试评价 | 第82-91页 |
·评价标准 | 第82-83页 |
·建设效果试评价 | 第83-91页 |
结语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