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现代建筑中的传统材料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及框架,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相关概念解释 | 第17-18页 |
| 第2章 现代建筑创作中传统建筑材料的应用特点 | 第18-31页 |
| ·传统建筑材料的基本属性 | 第18-20页 |
| ·物理性能 | 第18-19页 |
| ·装饰性能 | 第19-20页 |
| ·传统建筑材料的应用优势 | 第20-25页 |
| ·文化性 | 第20-22页 |
| ·地区性 | 第22-24页 |
| ·时代性 | 第24-25页 |
| ·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创作中的运用举例 | 第25-29页 |
| ·体现文化特色 | 第26-27页 |
| ·体现地区特色 | 第27-28页 |
| ·体现时代特色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第3章 成都地区现代建筑中传统材料的应用调研 | 第31-46页 |
| ·传统材料的现代建筑表现 | 第31-38页 |
| ·洗花居 | 第31-32页 |
| ·建川博物馆(川军抗战、文革钟章印) | 第32-35页 |
| ·贝森总部办公楼 | 第35-36页 |
| ·锦都院街 | 第36-37页 |
| ·清华坊 | 第37-38页 |
| ·传统材料的仿古建筑表现 | 第38-44页 |
| ·锦里 | 第38-40页 |
| ·宽窄巷子 | 第40-41页 |
| ·芙蓉古城(川西区) | 第41-42页 |
| ·东湖首席 | 第42-43页 |
| ·文殊坊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4章 成都地区现代建筑中传统材料的应用分析 | 第46-66页 |
| ·传统建筑材料的基本概述 | 第46-50页 |
| ·砖 | 第46-47页 |
| ·瓦 | 第47-48页 |
| ·木 | 第48-49页 |
| ·竹 | 第49-50页 |
| ·传统建筑材料的结构表现 | 第50-53页 |
| ·砖的结构表现 | 第50页 |
| ·瓦的结构展望 | 第50-51页 |
| ·木的结构特性 | 第51-52页 |
| ·竹的结构应用 | 第52-53页 |
| ·传统建筑材料的装饰表现 | 第53-57页 |
| ·砖的装饰化运用 | 第53-54页 |
| ·瓦的装饰化运用 | 第54-55页 |
| ·木的装饰化运用 | 第55-56页 |
| ·竹的装饰化运用 | 第56-57页 |
| ·传统建筑材料的技术表现 | 第57-61页 |
| ·砖的修砌排列 | 第57-59页 |
| ·砖墙的砌筑方式 | 第59-61页 |
| ·木结构节点设计 | 第61页 |
| ·传统建筑材料的组合表现 | 第61-64页 |
| ·传统建筑材料之间的组合 | 第63页 |
| ·传统建筑材料与现代材料的组合 | 第63-64页 |
| ·成都地区传统建筑材料应用特征 | 第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5章 成都地区现代建筑中传统材料的应用前景 | 第66-86页 |
| ·传统建筑材料在成都地区的应用基础 | 第66-69页 |
| ·文化因素 | 第66-68页 |
| ·自然因素 | 第68页 |
| ·技术因素 | 第68-69页 |
| ·传统建筑材料发展的支撑理论 | 第69-74页 |
| ·生态建筑理论 | 第70-72页 |
| ·有机建筑理论 | 第72-73页 |
| ·绿色建筑理论 | 第73页 |
| ·适宜技术理论 | 第73-74页 |
| ·生物建筑理论 | 第74页 |
| ·传统建筑材料的创新应用先例 | 第74-85页 |
| ·砖的丰灵活砌筑及其细部处理 | 第74-77页 |
| ·瓦的装饰化应用 | 第77页 |
| ·木材结构的潜力挖掘 | 第77-80页 |
| ·木节点的现代诊释 | 第80-81页 |
| ·竹材对文化的体现 | 第81-82页 |
| ·竹材的绿色设计及其室内应用 | 第82-84页 |
| ·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的结合表现 | 第84-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第6章 成都地区现代建筑中的传统材料应用策略 | 第86-97页 |
| ·传统建筑材料的地区应用原则 | 第86-87页 |
| ·创新性 | 第86页 |
| ·延续性 | 第86-87页 |
| ·生态性 | 第87页 |
| ·成都地区现代建筑建设中尚存问题 | 第87-89页 |
| ·传统地区文化的衰退 | 第87-88页 |
| ·缺乏对自然的尊重和理解 | 第88页 |
| ·技术手段的盲目趋同 | 第88-89页 |
| ·成都地区传统建筑材料的应用策略和方法 | 第89-96页 |
| ·与人文表现结合探求地区文化内核 | 第89-92页 |
| ·与自然内涵结合协调与环境的关系 | 第92-93页 |
| ·与自身情况结合选择适宜建造技术 | 第93-95页 |
| ·重视传统建筑材料空间的表现 | 第95-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 第7章 成都现代建筑创作中传统材料的运用设计 | 第97-103页 |
| ·项目概况 | 第98页 |
| ·设计理念 | 第98-99页 |
| ·方案一 | 第99-101页 |
| ·方案二 | 第101-103页 |
| 结语 | 第103-105页 |
| 致谢 | 第105-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0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