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氮素营养在植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及调节机制 | 第10-12页 |
·氮素营养在植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 第10-11页 |
·氮素调节机制 | 第11-12页 |
·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氮素利用效率差异的农艺性状研究 | 第12-13页 |
·氮素利用效率的生理生化研究 | 第13-14页 |
·氮素利用率的分子水平研究 | 第14页 |
·基因表达 | 第14-15页 |
·基因芯片技术 | 第15-17页 |
·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 | 第15页 |
·基因芯片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 第15-17页 |
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玉米材料 | 第18页 |
·试剂 | 第18页 |
·器材 | 第18页 |
·方法 | 第18-26页 |
·营养液 | 第18页 |
·水培处理 | 第18-19页 |
·砂培处理 | 第19-20页 |
·玉米生长条件 | 第20页 |
·总RNA提取和纯化 | 第20-21页 |
·cDNA的合成和纯化 | 第21-22页 |
·cRNA的合成和纯化 | 第22-23页 |
·杂交 | 第23-24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24-26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6-41页 |
·玉米苗期最适硝酸盐浓度 | 第26-27页 |
·总RNA提取结果 | 第27-28页 |
·芯片检测结果 | 第28-30页 |
·散点图 | 第28-30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 第30-32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条件 | 第30-32页 |
·标准曲线和溶解曲线 | 第32页 |
·验证结果 | 第32-35页 |
·差异表达基因 | 第35-41页 |
·硝酸盐同化和转运基因 | 第35-37页 |
·高度上调的基因 | 第37-38页 |
·高度下调的基因 | 第38页 |
·Mo17和黄早四中表达变化趋势相反的基因 | 第38-41页 |
5 讨论 | 第41-45页 |
·苗期低硝酸盐处理对苗期玉米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 | 第41-43页 |
·直接作用于氮代谢的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 第41-42页 |
·间接作用于氮代谢的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 第42-43页 |
·苗期Mo17对氮的敏感程度高于黄早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1 HOAGLAND'S(霍格兰氏)营养液配方 | 第53-54页 |
附录2 常用试剂配制 | 第54-57页 |
附录3 基因芯片杂交图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