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及研究框架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框架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需要说明的问题 | 第12-13页 |
·外商直接投资概念的界定 | 第12页 |
·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划分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简单评价 | 第16-17页 |
3. 中国利用 FDI概况 | 第17-24页 |
·FDI的投资规模 | 第17-19页 |
·FDI的来源地分布 | 第19-20页 |
·FDI的投资地分布 | 第20-21页 |
·FDI的产业及行业分布 | 第21-23页 |
·FDI的经营方式 | 第23-24页 |
4. 中国出口贸易概况 | 第24-35页 |
·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 第24-31页 |
·出口贸易规模 | 第24-25页 |
·出口商品结构 | 第25-26页 |
·出口贸易方式 | 第26-27页 |
·出口市场结构 | 第27-28页 |
·国内出口地结构 | 第28-30页 |
·出口主体结构 | 第30-31页 |
·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出口的对比分析 | 第31-35页 |
·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出口增长的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出口商品结构的对比分析 | 第32-34页 |
·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对比分析 | 第34页 |
·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出口贸易方式的对比分析 | 第34-35页 |
5. FDI对本土企业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5-47页 |
·实证分析方法 | 第35-37页 |
·时间序列的稳定性 | 第36页 |
·单整的 ADF检验 | 第36页 |
·协整检验 | 第36-37页 |
·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 | 第37页 |
·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37页 |
·FDI对本土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 | 第37-42页 |
·数据选取与计量模型 | 第37-38页 |
·平稳性检验 | 第38-39页 |
·协整检验 | 第39-40页 |
·回归模型及假设检验 | 第40页 |
·误差修正模型 | 第40-41页 |
·格兰杰检验 | 第41-42页 |
·FDI对本土企业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 第42-47页 |
·数据选取与计量模型 | 第42-43页 |
·平稳性检验 | 第43-44页 |
·协整检验 | 第44-45页 |
·误差修正模型 | 第45-46页 |
·格兰杰检验 | 第46-47页 |
6. FDI对本土企业的出口效应分析 | 第47-53页 |
·较强的挤出效应 | 第47-50页 |
·产品市场上的挤出效应 | 第48-49页 |
·劳动力市场上的挤出效应 | 第49-50页 |
·较弱的技术溢出效应 | 第50-53页 |
·示范—模仿效应分析 | 第50-51页 |
·竞争效应分析 | 第51-52页 |
·关联效应分析 | 第52-53页 |
·人才流动效应分析 | 第53页 |
7. 合理利用 FDI促进中国本土企业出口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3-58页 |
·调整政策结构,扩展产业分布 | 第54-55页 |
·树立人才观念,优化本土企业用人机制 | 第55-56页 |
·提高引资质量,推动技术扩散 | 第56页 |
·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 | 第56-57页 |
·实行本土化导向,加强产业关联 | 第57-58页 |
8.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58-60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