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论文

人工分子伴侣—离子交换色谱法辅助还原变性蛋白质的复性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4页
   ·蛋白质复性的意义第11页
   ·蛋白质的变性和包涵体的溶解第11-12页
   ·蛋白质复性技术第12-18页
     ·稀释和透析复性第12页
     ·蛋白质折叠液相色谱第12-16页
     ·人工分子伴侣第16-18页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研究概述第18-19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参考文献第20-24页
第二章 人工分子伴侣-离子交换色谱法复性还原变性溶菌酶第24-43页
   ·概述第24-25页
   ·实验部分第25-28页
     ·仪器第25-26页
     ·试剂第26页
     ·还原变性溶菌酶的制备第26页
     ·人工分子伴侣-离子交换色谱法复性还原变性溶菌酶第26-27页
     ·离子交换色谱法复性还原变性溶菌酶第27页
     ·人工分子伴侣法复性还原变性溶菌酶第27页
     ·稀释法复性还原变性溶菌酶第27页
     ·溶菌酶活性的测定第27-28页
   ·结果与讨论第28-40页
     ·AMC-IEC复性还原变性溶菌酶动力学第29页
     ·流动相中脲浓度对还原变性溶菌酶复性的影响第29-31页
     ·流动相中β-环糊精浓度对还原变性溶菌酶复性的影响第31-33页
     ·Sarkosyl/溶菌酶摩尔比对还原变性溶菌酶复性的影响第33-34页
     ·流动相流速对还原变性溶菌酶复性的影响第34-35页
     ·流动相的pH对还原变性溶菌酶复性的影响第35-37页
     ·去垢剂种类对还原变性溶菌酶复性的影响第37-38页
     ·稀释法,AMC,IEC和AMC-IEC对还原变性溶菌酶复性的比较第38-39页
     ·AMC-IEC对不同初始蛋白浓度还原变性溶菌酶的复性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第三章 一步人工分子伴侣-离子交换色谱法辅助还原变性溶菌酶的复性第43-55页
   ·概述第43-44页
   ·实验部分第44-45页
     ·仪器第44页
     ·试剂第44-45页
     ·还原变性溶菌酶的制备第45页
     ·色谱复性第45页
     ·溶菌酶活性的测定第45页
   ·结果与讨论第45-53页
     ·溶菌酶的Sarkosyl变性动力学第45-46页
     ·流动相中脲浓度对还原变性溶菌酶复性的影响第46-48页
     ·流动相中β-环糊精浓度对还原变性溶菌酶复性的影响第48-50页
     ·流动相的流速对还原变性溶菌酶复性的影响第50-51页
     ·流动相pH对还原变性溶菌酶复性的影响第51-52页
     ·初始蛋白浓度对还原变性溶菌酶复性的影响第52-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5页
第四章 人工分子伴侣-离子交换色谱法复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第55-64页
   ·概述第55-56页
   ·实验部分第56-59页
     ·仪器第56页
     ·试剂第56页
     ·菌体的破碎第56-57页
     ·rhG-CSF包涵体的洗涤第57页
     ·rhG-CSF包涵体的溶解第57页
     ·离子交换色谱复性rhG-CSF第57-58页
     ·一步人工分子伴侣-离子交换色谱复性rhG-CSF第58页
     ·人工分子伴侣-离子交换色谱复性rhG-CSF第58页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58-59页
     ·Bradford法测定蛋白含量第59页
   ·结果讨论第59-62页
     ·rhG-CSF包涵体的溶解方法第59-60页
     ·不同复性方法对rhG-CSF的复性第60-62页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4页
在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早侏罗世地层及孢粉植物群研究
下一篇:磁性微粒分离纯化糖蛋白方法的建立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