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引言 | 第13-17页 |
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3 本文内容与结构 | 第16页 |
4 主要工作与创新 | 第16-17页 |
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和信用衍生产品 | 第17-26页 |
·信用风险及其管理 | 第17-19页 |
·信用风险 | 第17-18页 |
·传统信用风险的管理方法 | 第18-19页 |
·信用衍生产品 | 第19-26页 |
·主要信用衍生产品及其作用机制 | 第20-22页 |
·信用衍生产品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 | 第23-26页 |
2 信用联系型票据 | 第26-31页 |
·信用联系型票据的分类及交易结构 | 第26-29页 |
·信用联系型票据的种类 | 第26-27页 |
·信用联系型票据的交易结构 | 第27-29页 |
·信用联系型票据的作用 | 第29-31页 |
·信用联系型票据对发行人的作用 | 第29-30页 |
·信用联系型票据对投资人的作用 | 第30-31页 |
3 信用联系型票据的定价 | 第31-45页 |
·信用衍生产品定价模型 | 第31-39页 |
·结构模型(Structual Model) | 第31-34页 |
·强度模型(Intensity Model) | 第34-38页 |
·混合模型(Hybrid Model) | 第38-39页 |
·信用联系型票据的定价 | 第39-45页 |
·信用联系型票据的定价思路 | 第39-40页 |
·信用联系型票据的定价分析 | 第40-45页 |
4 信用联系型票据在我国的应用分析 | 第45-54页 |
·在我国开展信用联系型票据交易的可行性 | 第45-49页 |
·首先发展信用联系型票据的原因 | 第45-46页 |
·发展信用联系型票据的条件初步具备 | 第46-48页 |
·在我国发展信用联系型票据的建议 | 第48-49页 |
·信用联系型票据在我国的应用分析 | 第49-54页 |
·信用联系型票据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分析 | 第50-51页 |
·在我国推行信用联系型票据的步骤分析 | 第51-52页 |
·信用联系型票据在我国的应用探析—以信用卡风险管理为例 | 第52-5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