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噪声影响评价及预测系统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引言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论文目标、内容及结构 | 第15-18页 |
| ·论文研究目标 | 第15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2 噪声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 第18-28页 |
| ·噪声的评价指标 | 第18-23页 |
| ·常用评价指标分析 | 第18-22页 |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2-23页 |
| ·噪声评价的标准 | 第23-28页 |
| ·国外噪声标准 | 第23-25页 |
| ·我国噪声标准 | 第25-28页 |
| 3 高速铁路噪声预测模型 | 第28-40页 |
| ·高速列车噪声产生机理 | 第28-31页 |
| ·轮轨噪声 | 第29-30页 |
| ·集电系统噪声 | 第30页 |
| ·空气动力噪声 | 第30-31页 |
| ·高架桥激励噪声 | 第31页 |
| ·日本高速铁路噪声预测模型 | 第31-36页 |
| ·噪声计算方法 | 第32-35页 |
| ·方法评述 | 第35-36页 |
| ·我国铁路噪声预测模型 | 第36-40页 |
| ·比例预测法 | 第36-37页 |
| ·模型预测法 | 第37-38页 |
| ·方法评述 | 第38-40页 |
| 4 噪声预测模型的改进 | 第40-50页 |
| ·概述 | 第40页 |
| ·计算分区 | 第40-41页 |
| ·计算公式 | 第41-50页 |
| ·噪声级计算 | 第41-44页 |
| ·等效声级计算 | 第44页 |
| ·昼夜等效声级 | 第44-45页 |
| ·鸣笛噪声预测 | 第45页 |
| ·敏感点噪声预测模型 | 第45-46页 |
| ·附加衰减值计算 | 第46-50页 |
| 5 噪声预测系统的实现 | 第50-62页 |
| ·概述 | 第50页 |
|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 第50-52页 |
| ·面向对象概述 | 第50-52页 |
| ·系统开发方式的选择 | 第52页 |
| ·系统分析 | 第52-54页 |
| ·系统目标 | 第52页 |
| ·UML建模 | 第52-54页 |
| ·系统详细设计 | 第54-57页 |
| ·系统流程 | 第54-56页 |
| ·系统划分 | 第56页 |
| ·数据库设计 | 第56-57页 |
| ·实例研究 | 第57-62页 |
| ·基础数据 | 第57-58页 |
| ·系统运行界面 | 第58-62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论文总结 | 第62页 |
| ·存在的不足 | 第62-63页 |
| ·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作者简历 | 第67-69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