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实证研究--收入流动性、长期收入均等化与反贫困
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5-25页 |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假说 | 第17-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假说 | 第19页 |
·研究范围、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研究范围 | 第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0-22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2-2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第25-47页 |
·理论基础 | 第25-33页 |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 第25-30页 |
·持久收入理论与收入流动性 | 第30-32页 |
·收入流动性与长期收入分配 | 第32-33页 |
·概念界定 | 第33-35页 |
·文献综述 | 第35-47页 |
·收入流动性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35-39页 |
·收入流动性与长期收入均等化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39-41页 |
·收入流动性与贫困的动态变化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41-44页 |
·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44-47页 |
第三章 分析框架与数据来源 | 第47-65页 |
·收入流动性的测度方法 | 第47-54页 |
·相对收入流动性的测度方法 | 第47-50页 |
·绝对收入流动性的测度方法 | 第50-51页 |
·两种收入流动性测度方法之间的比较及扩展 | 第51-54页 |
·收入流动性与长期收入均等化的理论框架 | 第54-57页 |
·长期收入均等化程度的测度 | 第54-55页 |
·长期收入均等化指数的分解 | 第55-57页 |
·收入流动性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 第57-59页 |
·数据来源及说明 | 第59-65页 |
·数据来源 | 第59-61页 |
·本研究样本数据的构建 | 第61-65页 |
第四章 中国农村收入流动性的分析 | 第65-85页 |
·中国农村收入流动性的总体概况 | 第65-71页 |
·基于收入转换矩阵统计量的分析 | 第66-70页 |
·基于绝对收入流动性指标的分析 | 第70-71页 |
·不同类型农村家庭收入流动性的比较 | 第71-81页 |
·年龄与收入流动性 | 第71-74页 |
·教育与收入流动性 | 第74-78页 |
·收入结构与收入流动性 | 第78-80页 |
·地理区位与收入流动性 | 第80-81页 |
·中国农村与城镇收入流动性的差异性分析 | 第81-83页 |
·小结 | 第83-85页 |
第五章 收入流动性与长期收入均等化 | 第85-105页 |
·年度收入不平等与长期收入不平等 | 第85-87页 |
·中国农村长期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 | 第87-93页 |
·中国农村长期收入均等化程度的整体趋势 | 第88-89页 |
·不同类型农户家庭长期收入均等化程度的比较 | 第89-93页 |
·收入流动性与中国农村的长期收入均等化 | 第93-102页 |
·收入流动性对长期收入均等化贡献的整体趋势 | 第93-97页 |
·不同类型农户家庭收入流动性贡献的比较 | 第97-102页 |
·小结 | 第102-105页 |
第六章 收入流动性与反贫困 | 第105-117页 |
·中国农村贫困概况 | 第105-107页 |
·持久性贫困与暂时性贫困 | 第107-109页 |
·脱离贫困与进入贫困 | 第109-115页 |
·脱离贫困与进入贫困的程度 | 第109-110页 |
·谁更有可能脱离贫困或进入贫困 | 第110-113页 |
·脱离贫困后的返贫与进入贫困后的脱贫 | 第113-115页 |
·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七章 收入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117-131页 |
·模型的设定与变量的选择 | 第117-121页 |
·变量描述性分析 | 第121-125页 |
·收入流动性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 第121-122页 |
·解释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 第122-125页 |
·实证分析结果 | 第125-128页 |
·小结 | 第128-131页 |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政策建议 | 第131-135页 |
·全文总结 | 第131-132页 |
·政策建议 | 第132-133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133-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3页 |
附录 | 第143-177页 |
致谢 | 第177-1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