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中美产品缺陷法律制度基本问题比较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6页
引言第16-20页
 一、研究主题第16页
 二、本论题研究的现状和本研究使用材料第16-17页
 三、本论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第17-20页
第一章 产品缺陷概述第20-39页
 第一节 产品责任的基本问题第20-24页
  一、产品责任法与产品安全法的区别第20-21页
  二、产品责任与其他责任的厘清第21-22页
  三、缺陷理论在产品责任法中的地位第22-23页
  四、小结第23-24页
 第二节 产品缺陷的基本问题第24-29页
  一、产品缺陷的定义第24-25页
  二、产品瑕疵与产品缺陷的关系第25-28页
  三、产品质量不合格与产品缺陷、产品瑕疵的关系第28页
  四、小结第28-29页
 第三节 产品缺陷相关制度所适用的产品第29-39页
  一、产品的定义第29-30页
  二、特殊产品第30-38页
  三、小结第38-39页
第二章 产品缺陷的分类第39-65页
 第一节 产品缺陷的一般分类第39-48页
  一、学者的观点第39-42页
  二、不同缺陷类型重合的具体分析第42-47页
  三、中美产品责任法中产品缺陷的分类第47页
  四、小结第47-48页
 第二节 制造缺陷第48-51页
  一、制造缺陷的特点第48-49页
  二、制造缺陷的分类第49-51页
  三、小结第51页
 第三节 设计缺陷第51-57页
  一、设计缺陷的特点第51-53页
  二、设计缺陷通常发生的产品领域第53-55页
  三、设计缺陷的典型案例第55-56页
  四、小结第56-57页
 第四节 警示缺陷第57-63页
  一、警示缺陷的定义第57-58页
  二、警示缺陷的典型案例第58-60页
  三、“警示”对生产商、消费者和法院的影响第60-62页
  四、过分强调“警示”的后果第62-63页
  五、小结第63页
 第六节 结论第63-65页
第三章 产品缺陷的判断标准第65-114页
 第一节 产品缺陷判断标准概述第65-80页
  一、产品缺陷判断标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第65页
  二、技术性标准第65-67页
  三、不合理危险标准第67-69页
  四、消费者期望标准第69-73页
  五、风险效益标准第73-79页
  六、两分法第79-80页
  七、小结第80页
 第二节 美国产品缺陷的判断标准第80-100页
  一、制造缺陷的判断标准第80-84页
  二、设计缺陷的判断标准第84-93页
  三、警示缺陷的判断标准第93-100页
  四、小结第100页
 第三节 中国产品缺陷的判断标准第100-111页
  一、中国《产品质量法》第46 条解析第100-106页
  二、中国不同产品缺陷类型的判断标准第106-110页
  三、小结第110-111页
 第四节 结论第111-114页
  一、技术性标准在判断缺陷中的地位不同第111页
  二、判断标准的体系不同第111-112页
  三、法院在确定产品缺陷判断标准中的地位不同第112-114页
第四章 产品缺陷责任的归责理论第114-157页
 第一节 归责理论概述第114-128页
  一、归责理论的定义及其界定第114-116页
  二、过失的一般理论第116-119页
  三、严格责任的一般理论第119-126页
  四、过失理论与严格责任的比较第126-127页
  五、小结第127-128页
 第二节 美国产品缺陷责任的归责理论第128-145页
  一、美国严格产品责任的历史分析第128-130页
  二、制造缺陷责任的归责理论第130-131页
  三、设计缺陷责任的归责理论第131-139页
  四、警示缺陷责任的归责理论第139-144页
  五、小结第144-145页
 第三节 中国产品缺陷责任的归责理论第145-153页
  一、中国产品缺陷责任的归责理论概述第145-148页
  二、中国司法判决中产品缺陷责任的归责理论第148-152页
  三、对中国产品缺陷责任归责理论的再反思第152-153页
 第四节 结论第153-157页
  一、产品缺陷责任不适用严格责任的国家第153-154页
  二、中美产品缺陷责任适用不同归责理论的原因第154-155页
  三、严格责任在归责理论体系中的定位第155-157页
第五章 产品缺陷责任中的的惩罚性赔偿第157-204页
 第一节 产品缺陷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概述第157-176页
  一、产品缺陷责任中惩罚性赔偿的概念及起源第157-159页
  二、产品缺陷责任中惩罚性赔偿的法理分析第159-161页
  三、惩罚性赔偿的功能第161-164页
  四、产品缺陷责任中惩罚性赔偿受到的一般批评第164-167页
  五、产品缺陷责任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具体分析——生产商与产品安全第167-172页
  六、惩罚性赔偿与过失和严格责任的关系第172-176页
  七、小结第176页
 第二节 美国产品缺陷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第176-192页
  一、从麦当劳咖啡烫伤老太太案谈起第176-178页
  二、美国产品缺陷责任中惩罚性赔偿的争议第178-182页
  三、美国产品缺陷责任中惩罚性赔偿的构成要件第182-185页
  四、美国产品缺陷责任中惩罚性赔偿的确定第185-186页
  五、惩罚性赔偿与美国宪法修正案中的正当程序条款第186-189页
  六、美国惩罚性赔偿的可保性分析第189-192页
  七、小结第192页
 第三节 中国产品缺陷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第192-200页
  一、产品责任法中的一般情况第192-194页
  二、中国学者反对惩罚性赔偿引进产品责任法的理由和反驳第194-196页
  三、中国产品缺陷责任中引进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性第196-197页
  四、中国产品责任责任中引进惩罚性赔偿首要解决的问题第197-199页
  五、中国产品责任法中惩罚性赔偿的最新发展第199-200页
  六、小结第200页
 第四节 结论第200-204页
  一、惩罚性赔偿对侵权法功能产生影响第200-201页
  二、惩罚性赔偿赖以生存的根基第201-202页
  三、惩罚性赔偿有利于全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第202页
  四、惩罚性赔偿有利于平衡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第202-204页
结语第204-206页
 一、关于产品缺陷判断标准第204页
 二、关于产品缺陷责任的归责理论第204-205页
 三、关于产品缺陷责任的损害赔偿第205-206页
参考文献第206-222页
后记第222-223页

论文共2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法中的善意
下一篇:唐以降传统法定离婚制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