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济源中三叠世油坊庄组曲流河沉积相分析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1 引言 | 第6-18页 |
·前言 | 第6-15页 |
·河型及其分类研究进展情况 | 第6-8页 |
·河流沉积相与相模式研究进展 | 第8-9页 |
·目前判(识)别河流沉积相的几种方法 | 第9-12页 |
·河流沉积模型建模的几种方法 | 第12-13页 |
·河流沉积学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 第13-15页 |
·论文选题 | 第15-18页 |
·选题依据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及特色 | 第17-18页 |
2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8-24页 |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8-20页 |
·区域地层系统 | 第20-21页 |
·沉积相与遗迹化石研究概况 | 第21-24页 |
3 油坊庄组岩相分析 | 第24-30页 |
·岩相划分 | 第24-26页 |
·岩相特征分析 | 第26-30页 |
·含泥砾细砂岩相(Gsm) | 第26页 |
·槽状交错层理粗砂岩相(Stg) | 第26页 |
·板状交错层理中砂岩相(Stm) | 第26-27页 |
·平行层理中砂岩相(Spm) | 第27页 |
·楔状交错层理中砂岩相(Swm) | 第27页 |
·槽状交错层理细砂岩相(Sts) | 第27页 |
·平行层理细砂岩相(Sps) | 第27页 |
·楔状交错层理细砂岩相(Sws) | 第27页 |
·缓波状细砂岩相(Srs) | 第27-28页 |
·块状细砂岩相(Sm) | 第28页 |
·水平层理粉砂岩相(Fh) | 第28页 |
·缓波状粉砂岩相(Fr) | 第28页 |
·块状粉砂岩相(Fm) | 第28页 |
·粉砂与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互层岩相(Fc) | 第28页 |
·块状粉砂质泥岩相(Cm) | 第28-29页 |
·水平层理粉砂质泥岩相(Ch) | 第29页 |
·缓波状粉砂质泥岩相(Cr) | 第29-30页 |
4 油坊庄组河流沉积相分析 | 第30-57页 |
·研究区域河流沉积层理形成的水动力分析 | 第30-46页 |
·动力沉积学的发展概况 | 第30页 |
·研究区域河流沉积层理的水动力分析 | 第30-46页 |
·研究区域河流沉积相分析 | 第46-51页 |
·河道亚相(Sc) | 第46-48页 |
·堤岸亚相(L) | 第48-49页 |
·洪泛平原沉积亚相(Fp) | 第49-51页 |
·河道沉积相序类型及特征 | 第51-54页 |
·研究区域曲流河沉积演化规律 | 第54-57页 |
5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Ι | 第65-66页 |
附录Ⅱ | 第66-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