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流体力学论文--多相流论文

基于数据挖掘的两相流参数测量新方法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1页
目次第11-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22页
   ·两相流及其主要参数第15-17页
     ·两相流/多相流的概念和分类第15-16页
     ·两相流主要参数第16-17页
   ·两相流参数检测技术的重要意义第17页
   ·两相流参数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7-19页
   ·本文主要工作和意义第19-22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2-42页
   ·气液两相流参数测量第23-29页
     ·气液两相流流型辨识第23-26页
     ·气液两相流空隙率测量第26-29页
   ·液液两相流参数测量第29-33页
   ·数据挖掘技术第33-41页
     ·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回归第34-35页
     ·偏最小二乘/偏最小二乘回归第35-36页
     ·支持向量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第36-39页
     ·评述第39-41页
   ·小结第41-42页
第3章 两相流实验装置第42-46页
第4章 油气两相流流型辨识第46-68页
   ·引言第47-48页
   ·流型辨识系统构成与技术路线第48-53页
     ·流型辨识系统构成第48-51页
     ·流型辨识技术路线第51-53页
   ·电容特征提取第53-58页
     ·基于PCA的流型特征提取第54-55页
     ·基于PLS的流型特征提取第55-56页
     ·电容特征数的选择第56-58页
   ·流型分类器设计第58-62页
     ·分类器的基本原理第58-59页
     ·基于进化策略的LS-SVM参数选择第59-61页
     ·决策函数第61-62页
   ·流型辨识实验结果与比较第62-66页
   ·小结第66-68页
第5章 油气两相流空隙率测量第68-88页
   ·引言第69-70页
   ·空隙率测量技术路线第70-71页
   ·空隙率测量模型的建立第71-76页
     ·基于线性回归方法(PCR和 PLSR)的空隙率测量模型第72-73页
     ·基于非线性回归方法(LS-SVM)的空隙率测量模型第73-75页
     ·基于主成分特征量和 LS-SVM的空隙率测量模型第75-76页
   ·空隙率测量实验结果与比较第76-87页
   ·小结第87-88页
第6章 油水两相流测量第88-112页
   ·引言第89-90页
   ·单相流量计测量油水两相流的响应特性第90-94页
     ·椭圆齿轮流量计第91-92页
     ·文丘里管第92-94页
   ·单相仪表组合测量油水两相流的性能第94-101页
   ·油水两相流测量技术路线第101-102页
   ·油水两相流主导相判别器设计第102-106页
     ·主导相判别技术路线第102-103页
     ·基于阵列式电导传感器的电导测量第103-105页
     ·主导相分类器设计第105-106页
   ·油水两相流测量系统第106-107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7-111页
   ·小结第111-112页
第7章 结论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8页
作者简介第12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第12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 (录用)的论文第128-12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专利第12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奖励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学薄膜光学特性检测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槽道和圆管中柱状粒子两相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