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预算、决算论文

政府财政预算议会监督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绪论第9-10页
第一章 概述第10-18页
 第一节 政府财政预算议会监督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0-13页
  一、人民主权理论第10-12页
  二、财政民主理论第12-13页
 第二节 政府财政预算议会监督制度的本体分析第13-15页
  一、政府财政预算议会监督制度的含义第13页
  二、政府财政预算议会监督权与相关权力的关系第13-14页
  三、实施预算议会监督权的原则第14-15页
 第三节 政府财政预算议会监督制度的作用第15-18页
  一、体现议会和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第15-16页
  二、财政民主的坚实基础第16页
  三、依法财政理念的展示第16-18页
第二章 政府财政预算议会监督制度的国际借鉴第18-29页
 第一节 美国政府财政预算议会监督制度第18-21页
  一、法律依据第18页
  二、监督机构第18-19页
  三、监督程序第19-20页
  四、优势及弊端第20-21页
 第二节 英国政府财政预算议会监督制度第21-23页
  一、法律依据第21页
  二、监督机构第21页
  三、监督程序第21-22页
  四、优势及弊端第22-23页
 第三节 德国政府财政预算议会监督制度第23-25页
  一、法律依据第23页
  二、监督机构第23页
  三、监督程序第23-24页
  四、优势和弊端第24-25页
 第四节 日本政府财政预算议会监督制度第25-26页
  一、法律依据第25页
  二、监督机构第25页
  三、监督程序第25-26页
  四、优势和弊端第26页
 第五节 以上几个国家政府财政预算议会监督制度的启示第26-29页
  一、建立完善的预算议会监督法律规范第27页
  二、立足本国,确立合理的监督模式第27页
  三、确定科学的权力分配体系第27-29页
第三章 我国政府财政预算人大监督制度的历史演进及现状第29-34页
 第一节 我国政府财政预算人大监督制度的历史演进第29-31页
  一、初步建立阶段(1949 年—1951 年)第29页
  二、全面确立阶段(1954 年-1957 年)第29页
  三、削弱徘徊期(1957 年-1966 年)第29-30页
  四、停滞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第30页
  五、恢复发展期(1978 年—1999 年)第30页
  六、高速发展期(1999 年至今)第30-31页
 第二节 我国政府财政预算人大监督的法律依据及简析第31-34页
  一、中央人大预算监督第31-32页
  二、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第32-34页
第四章 我国政府财政预算人大监督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第34-52页
 第一节 树立人大预算监督意识第34页
 第二节 明确政府财政预算人大监督公开原则第34-36页
  一、预算人大监督公开的主体第35页
  二、预算人大监督公开的内容第35-36页
 第三节 政府财政预算编制人大监督机制第36-40页
  一、对预算编制原则的监督第36-37页
  二、对预算编制程序的监督第37-38页
  三、对预算编制方法的监督第38页
  四、预算初步审查制度第38-40页
 第四节 政府财政预算审批人大监督机制第40-44页
  一、明确人大预算草案审查修正权及其界限第40-41页
  二、创建人大预算草案审查方式第41-42页
  三、建立人大预算审批程序第42-43页
  四、明确预算草案被否决的法律后果和责任追究第43-44页
 第五节 政府财政预算调整人大监督机制第44-47页
  一、扩大预算调整范围第44-45页
  二、明确预算调整条件第45-46页
  三、缩小预算调整申请主体和审批主体第46页
  四、严格预算调整审批程序第46-47页
 第六节 政府财政预算执行人大监督机制第47-50页
  一、调整预算年度起讫时间第47-48页
  二、预算执行报告定期审查与临时审查相结合第48页
  三、逐步推进预算人大监督日常化第48-49页
  四、完善各项预算执行人大监督手段第49-50页
 第七节 确立立法型预算审计监督模式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ATS下外资进入对我国金融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宪政视角下的国家征税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