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基于QFD方法的机电产品方案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30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3-15页
   ·产品方案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第15-21页
   ·面向顾客满意的产品质量及其发展现状第21-23页
   ·目前机电产品方案评价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24-26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6-28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28-30页
第2章 面向顾客满意的产品方案评价模型研究第30-63页
   ·面向顾客满意的产品质量概念扩展第30-31页
   ·三种顾客满意理论第31-34页
   ·质量功能配置理论第34-44页
     ·QFD的核心思想第35-36页
     ·QFD的分解模式第36页
     ·QFD实施的两个基本过程第36-39页
     ·QFD的核心元件——质量屋(HOQ)第39-41页
     ·AHP方法原理第41-44页
   ·基于改进的质量功能配置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第44-53页
     ·改进的QFD展开框架第47-48页
     ·改进的质量屋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方法描述第48-51页
     ·方案决策质量屋的建立第51-53页
   ·例证分析第53-61页
     ·传统质量屋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第55-57页
     ·改进的质量屋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第57-61页
     ·结果讨论第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3章 面向顾客满意的熵理论权重确定方法研究第63-71页
   ·熵权法基本原理第63-64页
   ·I-QFD-E权重确定方法研究第64-66页
   ·I-QFD-E权重确定方法步骤第66-67页
   ·例证分析第67-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4章 基于I-QFD-E方法的模糊评价方法研究第71-84页
   ·QFD的模糊性分析第71-72页
   ·基于I-QFD-E方法的模糊方案评价研究第72-76页
     ·模糊多属性评价模型描述第72-73页
     ·基于I-QFD-E方法的模糊评价方法第73-74页
     ·基于I-QFD-E和欧氏范数的模糊评价方法第74-76页
   ·例证分析第76-82页
     ·基于I-QFD-E方法的模糊评价方法实例验证第76-80页
     ·基于I-QFD-E和欧氏范数的模糊评价方法实例验证第80-81页
     ·结果分析第81-82页
   ·模糊评价应用于基于I-QFD-E方法的评价系统的特点第82-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5章 基于I-QFD-E方法的可拓学评价方法研究第84-98页
   ·可拓学与经典数学和模糊数学的关系第84-85页
   ·基于I-QFD-E方法的优度评价法的思路第85-87页
   ·基于I-QFD-E方法的可拓评价算法思路第87-90页
   ·例证分析第90-95页
     ·电冰箱产品设计方案的优度评价第90-92页
     ·基于I-QFD-E方法的电冰箱产品可拓综合评价第92-95页
   ·可拓评价应用于基于I-QFD-E方法的评价系统的特点第95-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6章 基于I-QFD-E方法的灰色理论评价方法研究第98-120页
   ·灰色理论与概率统计和模糊数学的区别第98-99页
   ·灰色关联分析第99-101页
   ·传统灰关联评价及其存在的问题第101-103页
   ·基于I-QFD-E方法的灰色关联投影评价方法第103-107页
   ·基于I-QFD-E方法的模糊灰色理论评价方法第107-110页
   ·例证分析第110-117页
     ·基于I-QFD-E方法的传统灰色关联方法实例验证第110-112页
     ·基于I-QFD-E方法的灰色关联投影评价方法实例验证第112-113页
     ·I-QFD-E-F-G方法的实例验证第113-117页
   ·灰色理论应用于基于I-QFD-E方法的评价系统的特点第117页
   ·三种评价理论的适用条件及结果对比第117-119页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7章 基于I-QFD-E方法的评价系统开发第120-131页
   ·系统开发目标第120-121页
   ·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功能简介第121-130页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结论第131-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6-147页
致谢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研究
下一篇:中石油集团自主创新机制及能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