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登娄库背斜带中浅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一、研究题目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 第10页 |
二、目前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及发展趋势 | 第10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 第12-16页 |
·地理位置 | 第12页 |
·构造演化 | 第12-14页 |
·地层分布概况 | 第14页 |
·勘探简况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 第16-24页 |
·层序界面识别 | 第16-19页 |
·地震识别标志 | 第16-17页 |
·岩性与岩相识别标志 | 第17页 |
·电性标志 | 第17-19页 |
·地层层序划分方案 | 第19-24页 |
·一、二级层序格架的建立 | 第21-22页 |
·三级层序格架的建立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烃源岩评价 | 第24-39页 |
·青山口组烃源岩评价 | 第24-29页 |
·烃源岩分布特征 | 第24-26页 |
·烃源岩地化特征 | 第26-27页 |
·烃源岩生排烃特征 | 第27-29页 |
·登娄库组烃源岩评价 | 第29-33页 |
·烃源岩分布特征 | 第29-31页 |
·烃源岩地化特征 | 第31-32页 |
·烃源岩生排烃特征 | 第32-33页 |
·营城组烃源岩评价 | 第33-38页 |
·烃源岩分布特征 | 第33-35页 |
·烃源岩地化特征 | 第35-36页 |
·烃源岩生排烃特征 | 第36-38页 |
·研究区烃源岩评价综述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储层盖层特征 | 第39-49页 |
·储层特征 | 第39-45页 |
·储层分布特征 | 第39-42页 |
·储层岩矿特征 | 第42-44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44-45页 |
·盖层特征 | 第45-48页 |
·盖层分布特征 | 第45-46页 |
·盖层的微观封闭性 | 第46-48页 |
·生储盖组合划分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 第49-55页 |
·典型油气藏特征 | 第49-52页 |
·大房身构造油气藏特征 | 第49-50页 |
·农安构造油气藏特征 | 第50-52页 |
·油气成藏模式 | 第52-53页 |
·原生油气成藏模式 | 第52页 |
·次生油气成藏模式 | 第52-53页 |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 第53-55页 |
·中浅层原生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 第53-54页 |
·中浅层次生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 第54-55页 |
第六章 有利区带优选 | 第55-66页 |
·油气成藏系统划分 | 第55-59页 |
·浅部成藏系统 | 第55-57页 |
·中部成藏系统 | 第57-58页 |
·深部成藏系统 | 第58-59页 |
·有利区带优选 | 第59-66页 |
·中浅层原生油气藏形成有利区带优选 | 第59-61页 |
·中浅层次生油气藏形成有利区带优选 | 第61-64页 |
·登娄库背斜带中浅层有利区带优选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详细摘要 | 第7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