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赤泥中回收铁钛的工艺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赤泥的形成及排放现状 | 第8-9页 |
·赤泥的物性研究现状 | 第9页 |
·赤泥的化学性质 | 第9页 |
·赤泥的物理性质 | 第9页 |
·赤泥的综合利用现状 | 第9-14页 |
·国内赤泥综合利用的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赤泥综合利用的现状 | 第12-14页 |
·赤泥中回收铁和钛的研究 | 第14-17页 |
·从赤泥中回收铁的研究 | 第14-16页 |
·赤泥中提取钛的研究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从富矿赤泥中提取有价金属技术工艺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山东富矿赤泥物性分析 | 第20-22页 |
·赤泥的物相组成及成分分析 | 第20-21页 |
·赤泥化学成分分析 | 第20页 |
·赤泥的物相组成分析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湿法分离富矿赤泥中铁的工艺研究 | 第22-32页 |
·引言 | 第22页 |
·试验试剂 | 第22-23页 |
·试验设备 | 第23页 |
·富矿赤泥的盐酸浸出试验 | 第23-28页 |
·低浓度盐酸浸出赤泥探索性试验 | 第23-25页 |
·盐酸浓度对铁浸出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盐酸用量对铁浸出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浸出时间对铁、钪浸出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最佳试验条件的确定 | 第28页 |
·浸出液中回收铁工艺研究 | 第28-31页 |
·萃取剂性质 | 第28-29页 |
·N235萃铁试验研究 | 第29-30页 |
·N235负载有机相反萃试验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含钛盐酸浸出渣回收钛的工艺研究 | 第32-49页 |
·钛与二氧化钛 | 第32-33页 |
·钛 | 第32页 |
·二氧化钛 | 第32-33页 |
·钛白粉的生产方法 | 第33-35页 |
·硫酸法生产钛白粉 | 第33页 |
·氯化法生产钛白粉 | 第33-35页 |
·酸浸过程的理论分析 | 第35-38页 |
·热力学分析 | 第35页 |
·以矿物盐组成进行热力学计 | 第35-37页 |
·以氧化物形式进行的热力学计算 | 第37-38页 |
·酸浸过程的理论依据 | 第38-39页 |
·试验部分 | 第39-48页 |
·试验原料与试剂 | 第39页 |
·试验设备 | 第39-40页 |
·试验方法 | 第40页 |
·盐酸浸出渣的酸解单因素试验 | 第40页 |
·酸渣比对Ti酸解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酸解温度对Ti浸出率的影响 | 第41页 |
·酸解时间对Ti浸出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盐酸浸出渣的粒度对Ti浸出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浸出时间对Ti浸出率的影响 | 第43页 |
·浸出液固(L:S)比对Ti浸出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搅拌速度对Ti浸出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盐酸浸出渣的酸解正交试验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液相中脱铝的初步探索 | 第49-52页 |
·脱铝原理 | 第49-50页 |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钛液水解 | 第52-58页 |
·一般盐类的水解原理及影响因素 | 第52页 |
·钛液水解过程的机理与研究 | 第52-54页 |
·水解反应 | 第52页 |
·水解机理的研究 | 第52-53页 |
·钛液水解的基本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 | 第53-54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7页 |
·实验原料及操作方法 | 第54页 |
·钛液的水解温度对水解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F值对钛液水解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铁钛比对钛液水解的影响 | 第56页 |
·水解时间对钛液水解的影响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