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一、两个国际体系的相遇——洋务外交的背景 | 第9-16页 |
| (一) “朝贡体系”和“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及其最初相遇 | 第9-11页 |
| (二) 两个体系的最初交锋(1793-1840) | 第11-13页 |
| (三) 两个体系的再次交锋(1840-1860) | 第13-16页 |
| 二、“洋务外交”及其主要特征 | 第16-26页 |
| (一) 对外观念的新旧杂陈 | 第16-19页 |
| (二) 对外交往的双轨运行 | 第19-23页 |
| (三) 涉外机构的二元建制 | 第23-26页 |
| 三、“洋务外交”评价 | 第26-32页 |
| (一) “洋务外交”是两个体系较量的反映 | 第26-27页 |
| (二) “洋务外交”是外部压力的直接结果 | 第27-29页 |
| (三) “洋务外交”是应对压力的主动选择 | 第29-32页 |
| 结论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后记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