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SUMMARY | 第7-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7页 |
·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研究进展 | 第14-25页 |
·MSTN 基因的发现 | 第15页 |
·MSTN 基因的结构 | 第15-16页 |
·MSTN 基因的定位 | 第16页 |
·MSTN 基因的序列测定 | 第16-17页 |
·MSTN 基因的表达 | 第17-18页 |
·MSTN 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 第18-20页 |
·MSTN 基因的作用机制 | 第20-22页 |
·MSTN 基因突变 | 第22-24页 |
·MSTN 基因在动物生产领域的应用前景 | 第24-25页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受体基因研究进展 | 第25-33页 |
·IGF-IR 基因的发现 | 第25-26页 |
·IGF-IR 基因的分子结构 | 第26-27页 |
·IGF-IR 基因的表达 | 第27页 |
·IGF-IR 基因的生物学作用 | 第27-30页 |
·IGF-IR 基因的作用机制 | 第30-32页 |
·IGF-IR 基因突变 | 第32-33页 |
·IGF-IR 基因的应用前景 | 第33页 |
·功能基因在牦牛上的研究进展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3-3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7-47页 |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血液样品的采集 | 第37页 |
·肌肉样品的采集 | 第3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7-38页 |
·主要试剂及来源 | 第38-39页 |
·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38页 |
·普通试剂 | 第38-39页 |
·菌种和载体 | 第39页 |
·主要溶液及试剂的配制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4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及检测 | 第39页 |
·总RNA 的提取及检测 | 第39页 |
·PCR 扩增 | 第39-43页 |
·克隆与测序 | 第43-44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44-47页 |
·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44-46页 |
·统计分析模型 | 第46页 |
·序列结构分析 | 第46-4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7-83页 |
·牦牛MSTN 基因克隆、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7-59页 |
·牦牛基因组DNA 样品的检测结果 | 第47页 |
·牦牛MSTN 基因的PCR 扩增 | 第47-48页 |
·牦牛MSTN 基因重组子的鉴定 | 第48页 |
·牦牛MSTN 基因的结构 | 第48-49页 |
·牦牛与其它物种间MSTN 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比较分析 | 第49-53页 |
·牦牛与其他物种MSTN 基因的进化树分析 | 第53-54页 |
·牦牛与其它物种MSTN 基因氨基酸序列间比较分析 | 第54-55页 |
·牦牛MSTN 基因编码蛋白质理化性质 | 第55页 |
·牦牛MSTN 基因编码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 | 第55-56页 |
·牦牛MSTN 基因编码蛋白质的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分析 | 第56-57页 |
·牦牛MSTN 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 | 第57页 |
·牦牛MSTN 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分析 | 第57-58页 |
·牦牛MSTN 基因编码产物功能预测与分析 | 第58-59页 |
·牦牛IGF-IR 基因克隆、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9-73页 |
·肌肉组织RNA 的检测 | 第59页 |
·RT-PCR 产物 | 第59-60页 |
·牦牛IGF-IR 基因重组子的鉴定 | 第60页 |
·牦牛IGF-IR 基因的结构 | 第60页 |
·牦牛与普通牛IGF-IR 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比较分析 | 第60-66页 |
·牦牛与其它物种IGF-IR 基因氨基酸序列间比较分析 | 第66-69页 |
·牦牛IGF-IR 基因编码蛋白质理化性质 | 第69页 |
·牦牛IGF-IR 基因编码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 | 第69-70页 |
·牦牛IGF-IR 基因编码蛋白质的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分析 | 第70-71页 |
·牦牛IGF-IR 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 | 第71页 |
·牦牛IGF-IR 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分析 | 第71-72页 |
·牦牛IGF-IR 基因编码产物功能预测与分析 | 第72-73页 |
·牦牛MSTN 基因SNP 检测及其与生长发育性状相关性 | 第73-78页 |
·PCR 扩增结果 | 第73页 |
·PCR-SSCP 检测 | 第73-75页 |
·序列分析 | 第75-76页 |
·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76-77页 |
·牦牛MSTN 基因多态性与生长发育性状相关性 | 第77-78页 |
·牦牛IGF-IR 基因SNP 检测及其与生长发育性状相关性 | 第78-83页 |
·PCR 扩增结果 | 第78页 |
·PCR-SSCP 检测 | 第78-79页 |
·序列分析 | 第79-80页 |
·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80-81页 |
·牦牛IGF-IR 基因多态性与生长发育性状相关性 | 第81-83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83-94页 |
·采样和试验方法 | 第83-86页 |
·样品采集 | 第83页 |
·DNA 和RNA 的提取和保存 | 第83-84页 |
·PCR 扩增条件的优化 | 第84页 |
·PCR-SSCP 技术 | 第84-86页 |
·MSTN 序列结构特点 | 第86-87页 |
·MSTN 基因多态性及其生长发育性状相关性 | 第87-89页 |
·MSTN 基因多态性 | 第87-88页 |
·牦牛MSTN 基因内含子2 多态性与生长发育性状相关性 | 第88-89页 |
·内含子对基因功能的调控作用 | 第89页 |
·IGF-IR 序列结构特点 | 第89-90页 |
·IGF-IR 基因多态性及其生长发育性状相关性 | 第90-92页 |
·牦牛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92-93页 |
·全文结论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9页 |
附录 | 第109-117页 |
致谢 | 第117-119页 |
作者简介 | 第119-120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120-121页 |
导师简介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