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韶山灌区工程简介 | 第8页 |
二、课题来源及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三、韶山灌区建设的资料和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韶山灌区建设的背景 | 第11-17页 |
一、自然地理条件和频繁的水旱灾害 | 第11-14页 |
二、涟水工程的建设和教训 | 第14-16页 |
三、韶山灌区建设的政治背景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韶山灌区的建设 | 第17-29页 |
一、韶山灌区建设的决策、规划 | 第17-19页 |
二、韶山灌区建设指挥部的成立 | 第19-20页 |
三、韶山灌区工程的建设概况 | 第20-22页 |
四、植树垦坡,全面发展 | 第22-25页 |
五、韶山灌区的移民工程 | 第25-29页 |
第三章 韶山灌区的管理 | 第29-40页 |
一、工程管理 | 第29-33页 |
1、民主管理的各级管理组织 | 第29-31页 |
2、群众性的管理队伍 | 第31-33页 |
二、供水管理 | 第33-40页 |
1、供水管理 | 第33-36页 |
2、水费的征收 | 第36-37页 |
3、水费的管理与使用 | 第37-40页 |
第四章 韶山灌区建设的意义 | 第40-53页 |
一、减轻了水旱灾情,促进了灌区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 | 第40-43页 |
二、积累了宝贵的建设和管理经验 | 第43-53页 |
1、“政治是一切工作的灵魂” | 第43-49页 |
2、弘扬了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传统 | 第49-50页 |
3、管理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1:韶山灌区工程省指挥部人员名单 | 第55-56页 |
附录2:韶山灌区工程建设大事记(1958.9-1969.3)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