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对话与狂欢--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哲学基础与体裁特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3页
 一 巴赫金的历史境遇第9-11页
 二 巴赫金·复调·中国第11-13页
第一章 复调小说内涵阐述第13-22页
 第一节 复调小说及其表征第13-15页
  1 一个概念:复调第13-14页
  2 复调的三个表征第14-15页
 第二节 独白vs复调第15-17页
  1 复调小说与独白小说第15-16页
  2 思想的独白与复调第16-17页
 第三节 主人公与作者平等地位的讨论第17-22页
  1 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的生成土壤第17-18页
  2 复调小说中的作者与主人公关系第18-19页
  3 国内"作者与主人公关系"争辩第19-22页
第二章 对话理论:复调小说的哲学基础第22-30页
 第一节 "对话"的可能性及其"对话性"第22-24页
 第二节 复调小说的对话性第24-26页
 第三节 复调小说的两种对话形式第26-30页
  1 大型对话第26-27页
  2 微型对话第27-28页
  3 统一于作品中的大型对话与微型对话第28-30页
第三章 狂欢化:从历时性角度分析复调小说的体裁特征第30-39页
 第一节 异质性元素构成的共时性对位结构第30-34页
  1 从对话到大型对位结构第30-33页
  2 异质性元素的共时性特征第33-34页
 第二节 狂欢化:复调小说的历时性思考第34-39页
  1 狂欢节与狂欢化文学第34-36页
  2 复调小说的狂欢化特征第36-39页
结论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致谢第45-47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唐书》诗人传记研究
下一篇:文本的政治性:《所罗门之歌》的种族与性别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