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1. 植物中一氧化氮的研究进展 | 第9-22页 |
·一氧化氮在植物中的生理作用 | 第9-14页 |
·一氧化氮在植物中的作用机制 | 第9-11页 |
·一氧化氮在植物逆境中的作用 | 第11-13页 |
·一氧化氮与种子萌发 | 第13页 |
·一氧化氮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 第13-14页 |
·一氧化氮对根的调控 | 第14页 |
·一氧化氮在植物中的产生途径 | 第14-18页 |
·一氧化氮合酶途径 | 第15-16页 |
·硝酸还原酶途径 | 第16-18页 |
·非酶促途径 | 第18页 |
·NO 和NOS 的测定方法 | 第18-22页 |
·NO 的测定方法 | 第18-21页 |
·荧光法 | 第18-19页 |
·分光光度法 | 第19页 |
·化学发光法 | 第19-20页 |
·电化学法 | 第20页 |
·电子自旋共振光谱法 | 第20-21页 |
·NOS 的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化学发光法 | 第21页 |
·同位素法 | 第21页 |
·免疫学方法 | 第21页 |
·亚硝酸盐/硝酸盐检测 | 第21-22页 |
2. 外源氮与植物的抗盐性 | 第22-24页 |
·氮素对植物抗盐性的影响 | 第22页 |
·氮素水平对植物氮代谢的影响 | 第22-23页 |
·盐胁迫对植物氮代谢的影响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 第24-46页 |
1.NaCl 胁迫下外源 NO 供体硝普钠(SNP)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4-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小麦种子的培养与处理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萌发率的测定 | 第24页 |
·种子和胚含水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离子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实验结果 | 第25-28页 |
·NaCl 胁迫下SNP 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NaCl 胁迫下SNP 对小麦种子和胚中含水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NaCl 胁迫下SNP 对小麦胚中离子含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29页 |
2. 外源 NO 供体硝普钠(SNP)对 NaCl 胁迫下小麦幼根质子分泌和离子含量的影响 | 第29-35页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小麦幼根的培养与处理 | 第29-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根长的测定 | 第30页 |
·鲜重、干重及含水量的测定 | 第30页 |
·离子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MDA 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质子分泌测定 | 第30-31页 |
·实验结果 | 第31-34页 |
·不同处理对小麦幼根生长的影响 | 第31页 |
·不同处理对小麦幼根Na~+、K~+含量以及Na~+/K~+的影响 | 第31-32页 |
·质子分泌速率的结果及分析 | 第32-33页 |
·MDA 含量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3. 外源氮对 NaCl 胁迫下小麦叶片 NO 的产生及抗盐性的影响 | 第35-46页 |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幼苗的培养与处理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鲜重、干重测定 | 第36页 |
·Na~+、K~+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硝酸根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硝酸还原酶含量的测定 | 第36-37页 |
·NO 含量的测定 | 第37-38页 |
·实验结果 | 第38-43页 |
·不同处理对小麦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处理对小麦幼苗Na~+、K~+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处理对小麦幼苗硝酸根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不同处理对小麦幼苗叶片NO 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不同处理对小麦幼苗NR 和NOS 活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讨论 | 第43-46页 |
本实验的主要结果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6页 |
硕士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