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 ·植物AsA 的生理功能 | 第11-12页 |
| ·AsA 在植物体的抗氧化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第11页 |
| ·AsA 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的重要影响 | 第11页 |
| ·AsA 参与细胞分裂 | 第11-12页 |
| ·AsA 参与细胞膨大和细胞壁软化 | 第12页 |
| ·AsA 合成的合成途径 | 第12-14页 |
| ·L-半乳糖途径 | 第12页 |
| ·D-半乳糖醛酸途径 | 第12-13页 |
| ·古洛糖途径 | 第13页 |
| ·肌醇途径 | 第13-14页 |
| ·L-半乳糖脱氢酶的研究 | 第14-16页 |
| ·植物遗传转化 | 第16-18页 |
|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16页 |
|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机理 | 第16-17页 |
| ·影响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效率的因素 | 第17-18页 |
| ·RNAi 技术研究 | 第18-20页 |
| ·RNAi 技术的机理 | 第18-19页 |
| ·RNAi 在植物基因功能的研究 | 第19-20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Micro-Tom 番茄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21-26页 |
| ·材料方法 | 第21-22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1页 |
| ·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 第21页 |
| ·激素浓度配比对Micro-Tom 番茄子叶再生能力影响 | 第21页 |
| ·暗培养时间对Micro-Tom 番茄子叶再生能力影响 | 第21页 |
| ·头孢霉素对对番茄子叶再生能力影响 | 第21页 |
| ·IAA 浓度对Micro-Tom 番茄生根的影响 | 第21-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 ·不同浓度组合的ZT 和IAA 对Micro-Tom 番茄子叶再生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暗培养时间对Micro-Tom 番茄子叶再生的影响 | 第23页 |
| ·头孢霉素对Micro-Tom 番茄子叶再生的影响 | 第23-24页 |
| ·不同浓度IAA 对Micro-Tom 番茄生根的影响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GalDH 基因过量和RNAi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26-3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 ·试验材料、菌株、质粒基因序列 | 第26页 |
| ·PCR 引物 | 第26页 |
| ·酶及生化试剂 | 第26页 |
| ·GalDH 过量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6-28页 |
| ·RNAi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8-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 ·GalDH 过量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与检测 | 第30-32页 |
| ·GalDH RNAi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GalDH 基因转化Micro-Tom 番茄植株的获得 | 第34-3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34页 |
| ·培养基配方 | 第34页 |
| ·最佳潮霉素(Hyg)浓度筛选 | 第34页 |
| ·转基因植株获得 | 第34页 |
| ·转基因植株的PCR 检测 | 第34页 |
| ·转基因植株GUS 基因检测 | 第34-3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 ·Micro-Tom 番茄子叶潮霉素抗性筛选 | 第35页 |
|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35-36页 |
| ·转基因植株的PCR 检测 | 第36页 |
| ·转基因植株的GUS 检测 | 第36-38页 |
| 第五章 讨论 | 第38-40页 |
| ·Micro-Tom 番茄子叶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38页 |
| ·组培苗玻璃化现象的探讨 | 第38-39页 |
| ·头孢霉素对组培苗的影响 | 第39页 |
| ·潮霉素选择压的探讨 | 第39页 |
| ·GUS 检测的讨论 | 第39-40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 缩略词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