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教育机构建筑及科学研究机构建筑论文--高等学校论文

基于可持续思想的高校教学楼设计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9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研究目的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第16-18页
     ·高校教学楼的分类第17页
     ·高校教学楼的特点第17-18页
   ·研究框架和方法第18-19页
     ·研究框架第18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二章 高校教学楼设计的现状与问题第19-31页
   ·国内高校教学楼设计现状第19-26页
     ·广州大学城教学组团设计第20-23页
     ·浙大紫金港校区教学组团设计第23-25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学组团设计第25-26页
   ·高校教学楼设计的问题总结第26-31页
     ·文化层面第26-27页
       ·缺乏对教学楼地域性的考虑第26-27页
       ·忽视对教学楼场所精神的塑造第27页
     ·技术层面第27-31页
       ·缺乏充分利用自然要素的考虑第27-28页
       ·缺乏对教学楼可达性的分析第28-29页
       ·缺乏对教学楼外部环境的设计第29页
       ·教学空间室内环境舒适度不高第29-30页
       ·缺少节能降耗设计第30页
       ·建筑细部设计不足第30-31页
第三章 高校教学楼设计中的可持续策略第31-70页
   ·可持续设计的原则和策略第31-34页
     ·设计的原则第31-32页
     ·设计的策略第32-34页
       ·低能耗与高性能第32页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第32页
       ·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垃圾和污染第32-33页
       ·使用低环境影响的建筑材料第33页
       ·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和适应性第33页
       ·综合考虑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第33-34页
       ·发掘建筑的地域精神第34页
       ·可达性与城市文脉第34页
       ·健康的环境第34页
       ·促进社区交流第34页
   ·高校教学楼的可持续策略——文化层面第34-37页
     ·地域文脉的现代传承第35-36页
     ·高校校园文化的表达第36-37页
   ·高校教学楼的可持续策略——技术层面第37-63页
     ·教学楼的布局第37-42页
       ·充分利用自然要素第37-40页
       ·交通系统第40页
       ·绿化与生态庭院第40-42页
     ·教学楼单体设计第42-59页
       ·体型控制和形态第42-44页
       ·平面布置模式第44-45页
       ·模数化的教学空间第45-46页
       ·人性化的非教学空间第46-47页
       ·“安全体”——共享空间的防灾设计第47-48页
       ·自然采光和照明节能第48-52页
       ·自然通风系统第52-55页
       ·遮阳设计第55-57页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第57页
       ·太阳能利用第57-58页
       ·智能化控制系统第58-59页
     ·外围护结构材料和构造设计第59-63页
       ·墙体第59-60页
       ·屋顶第60-61页
       ·门窗第61-63页
   ·可持续的高校教学楼实例分析第63-67页
     ·诺丁汉大学茱比丽校区第63-66页
     ·北京大学国政楼第66-67页
   ·当代高校教学楼的发展趋势第67-70页
     ·教学楼智能化第67-68页
     ·空间通用化和模数化第68页
     ·公共空间人性化第68页
     ·资源集约化——有机建筑第68页
     ·建筑设计高层化第68-69页
     ·建筑设计生态化第69-70页
第四章 华北地区高校教学楼设计——以潍坊科技学院教学楼为例第70-80页
   ·项目概况第70-71页
     ·华北地区气候特征第70页
     ·潍坊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设计概况第70-71页
   ·19#教学楼方案设计及优化第71-79页
     ·建筑布局和形态第71-72页
     ·教学空间的设计第72-73页
     ·中庭的设计第73-75页
     ·遮阳采光设计第75-78页
     ·围护结构构造和材料节能第78-79页
   ·小结第79-80页
第五章 结语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大学生幸福感的相关理论概述及应用研究